【#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科学精神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构建》,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科学精神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构建
作者:崔伟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年第11期
摘要:科学精神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密不可分,它是推进当代中国社会进步的内在支撑,关系到个人的全面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与完善。只有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才能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和谐社会建设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科学精神;和谐社会;作用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2-0278-01
一、科学精神的概念及内涵
对于科学精神的研究,影响最大的是美国科学社会学家默顿。他在1942年发表的《科学的规范结构》中给科学精神下了一个定义。默顿认为:“科学的精神气质是指约束科学家的有情感色调的价值和规范综合体。这些规范以规定、偏好、许可和禁止的方式表达。它们借助于制度性价值而合法化。”在默顿看来,四种作为惯例的规则——普遍性、公有性、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性(后来又加上了独创性),构成了现代科学的精神气质。
在我国,1916年留美学生任鸿隽在其《科学精神论》中最早使用了“科学精神”一词。1941年竺可桢在《科学之方法与精神》一文中将科学精神定义为:不盲从、不附和,依理智为归;虚怀若谷,不武断,不蛮横;专心一致,实事求是。周光召院士在1996年全国科学普及工作会议上作了“加强科学普及,弘扬科学精神”的演讲,他把科学精神扩展为:(1)平等和民主,反对专断和垄断;(2)创新;(3)在继承中求发展;(4)团队精神;(5)求实和怀疑精神。综上所述,科学精神主要是指科学主体为达到科学活动的目标而应遵循的价值规范体系,是在长期科学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主观精神状态。具体来讲,科学精神具有求真、求实、求新以及协作等丰富的内涵。 二、科学精神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宏伟设想,也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科学精神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活动及其成果的精神积淀,包括尊重科学、重视技术的理性精神,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的严谨态度,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等。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无可替代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一)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物质文明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物质文明建设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性环节,弘扬科学精神能够极大地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首先,科学是在社会发展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发展既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也离不开良好的精神条件,科学精神是能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科学精神为科学的发展提供根本性和基础性支撑,为科学发展、认识进化提供良好的精神氛围。科学是一种探索未知的事业,创新是科学进步的核心和前提。科学精神是科学进步的根本保障。其次,科学精神还能够直接推动和造就经济的繁荣。科学精神通过影响乃至决定科研能力和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的途径,对生产效率、产业结构、制度供给、经济管理等以巨大的推动和优化;通过科学社会化途径内化为公众的科学意识和科学态度,从而使其劳动技能和经济活动能力得到高度发展。
(二)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首先,弘扬科学精神对于变革传统,建立科学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传统文化重直观、感性、综合,轻逻辑分析、推理和实证,凡事只求大略、笼统,不求精确,不作严格推理的特点,与现代文明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其次,科学精神是反对迷信和伪科学以及种种反科学行为的有力武器。龚育之先生指出:“生老病死,穷达祸福,顺利和挫折,机会和风险,在这些问题面前,如果没有科学的通达的态度,就容易被神秘主义的迷信所俘虏。”再次,弘扬科学精神,有助于优化整个社会的人文环境。科学精神是人类精神中积极向上的稳定的精神因素,对人们发挥着重要的凝聚和激励功能。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同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相结合,将构成人们科学文化素质的坚实基础,是中华民族在当代进行民族精神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内容,从而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是真善美相统一的人类崇高精神,蕴含着宝贵的人文资源,有助于提高社会的理性程度,营造务实高效,开拓进取的社会氛围,从而带动整个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弘扬科学精神,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发扬科学精神既是国家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政治文明本身的重要内容。科学精神是认知领域的民主制度,而民主制度乃是政治生活中的科学精神。科学与民主历来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科学精神为政治文明(包括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为文明)建设提供理性基础,并以其内容的相通性而构成政治文明的基本内涵。当前,和谐社会构建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弘扬科学精神,让科学领域的理性、平等、宽容、多元、唯实、创新等品质和作风渗透和体现到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切领域,通过科学精神的弘扬把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
(四)弘扬科学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社会成员 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发展最终都是通过人去完成的。因此,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特别是作为第一资源的人力资源,更是物质文明的发展和精神文明进步的基本前提,弘扬科学精神,能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首先,人的素质提高、全面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精神的培育。人的素质体现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诸多具体方面,涉及主体的主观状况和客观行为,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受主体的精神状态的影响和制约。其次,科学精神能够改善和提升社会主体的智能和人格。科学精神是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科学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化进程的加快,科学精神必然逐步地被社会成员所理解、认同和接受,进而对其智能和人格产生积极而重大的影响。一个人如果真正具备了科学精神,则其知识、智力和能力水平就将得到很大提高,其道德情操、审美境界和意志品质都必然会有显著的优化与升华。
(五)弘扬科学精神,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和谐社会建设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科学真理具有相对性。事物总是处于发展和变化之中的,人类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永无止境的。这就决定了从事科学研究的主体必须根据客观条件的发展变化不断探索新领域、揭示新规律、取得新成果。从特定的历史阶段来看,和谐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是内在统一、和谐有序、生机勃勃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前对社会和谐有利的因素也可能演变为不利的因素,以前激发社会活力的力量也可能转变为遏制社会生机的障碍。如果社会建设的主体不具备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不能与时俱进地体察这些变化,而是抱着过时的经验和教条不放,那么,社会和谐就难以有效推进,社会活力也难以长久保持。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使和谐社会建设永葆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杨怀中.科技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资源[J].哲学研究,2006(05),117-119. [2]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李醒民.论科学的精神价值[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1(02).
[4]石华.科学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文化基础[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5]周松.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融合与和谐社会的构建[D].成都理工大学,2008(05). [6]石华.论科学精神及其当代弘扬[D].武汉理工大学,2007(05).
[7]湖北省社科院课题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其融合[J].哲学研究,2008(1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a199400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