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故事

2022-04-21 17:26:2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院士故事》,欢迎阅读!
院士,故事
序言:广受现代科学与技术恩惠的当代青少年往往会有科学梦。通过了解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鲜为人知的故事,让广大青少年读者体会到引领我国科技发展的科学家们是如何在科学人文精神的引领下,通过不懈的努力去一步步圆梦成才。我相信院士们的平常心、平常语、平常事对广大青少年会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希望在了解院士们科学梦与坎坷的成才路后,广大青少年读者会感悟出自己所迫切需求的科学思想、科学神和科学方法。



“三心”科学家郭慕孙

院士档案:

郭慕孙,1920年生,流态化理论与技术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享誉世界的化学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被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评选为“化学工程百年开创时代”50位杰化工科学家之一,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

成长故事:

郭慕孙生于湖北汉阳一户知识分子家庭,良好的家风和学习环境,使他从小就喜欢读书,善于动脑。1945年,郭慕孙远渡重洋,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生院进修化工,凭着探索精神和勤奋努力,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新中国百废待兴、经济困难之际,郭慕孙毅然回国,成为新中国冶金化工工业的开山人。这位在科技研究领域奋斗了半个多世纪的老科学家从未曾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他说“我这辈子都不愿把二等品交给国家。

郭院士称,“一个人要有三个‘心’,好奇心、进取心、创造心。作为研究工作者,要尽一切可能保住这三个‘心’郭慕孙认为,想象是创新的不竭动力,科研工作几乎没有例外,总是从想象出发,想象出创新。郭院士日常的闲情逸趣中,也展现出充满想象力的一面。友人称他为童心不泯的科学“大玩家”。废旧的自行车辐条、塑料板、毛衣针经过他的手,都变成一件件工艺品。每件物品都是经过简单的力学分析和数学模拟,通过严密而精确的计算才能够成型。郭慕孙把自己的这些作品称之为“几何动艺”、或简称“魔摆”

院士语录

关于价值观:现在一些年轻人过于自我、缺乏正确的价值观,找不到自己的使命与责任,他们需要找到新的动力源。

关于创新:研究工作不是知识的传播而是知识的创造,如果一个科学工作者对创造不感兴趣,那就应该改做别的工作




小闹钟开始的物理

院士档案:

范滇元,江苏常熟人,激光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近40年的科研道路上,他共发表论文近200篇,多次在重要国际会议报告我国高功率激光领域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陈嘉庚奖、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并被评为全国863计划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

成长故事:

范滇元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激光物理学家。读中学时,范滇元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这一兴趣最初是因为初中时发生的一件小事。范滇元有一个小闹钟每天清晨提醒他起床,有一天这个小闹钟突然不走了,范滇元摇晃了几下后发现闹钟走了起来,但一会儿又停下了,而且怎么摇也不动了。他又怕又急,到了晚上大着胆子把它拆开,一看还挺复杂的,捅了几下还是不走。范滇元更急了,但又不敢告诉母亲,这可是当时家里的一件贵重物品。为了不让大人发现,范滇元又把小闹钟原样装好,接下来几天的晚上,他继续打开小闹钟钻研,基本看清了它的结构,但还是不能使钟动起来。星期天范滇元跑到新华书店欣喜地找到了一本有关钟表原理的书,终于弄清了发条的力是通过推动摆轮再传到齿轮上的。于是他想,闹钟不走动问题可能是出在摆轮上,回家仔细检查后,范滇元查出小闹钟摆轮的轴略微脱出了轴承,斜卡在轴承的侧边,后来把它重新装正后小闹钟又嘀哒嘀哒地响了起来。

成功的喜悦强烈地激起了范滇元对物理的喜爱,尤其使范滇元感动的是实际上他的母亲早就发现他在摆弄闹钟,但她没有件责怪和阻止他,而是假装不知道此事。只是有一次她在和亲戚谈话时说,让孩子去研究研究吧,爱迪生小时候也把家里的钟拆来拆去,后来成了发明家。范滇元的父亲则用另一种方式引导孩子。他给范滇元买了不少科普读物其中令范滇元最爱不释手的是一本从俄文翻译过来的科普小册子《原子能电站》,范滇元从头到尾仔细读了好几遍。原子物理那奇妙的微观世界深深地吸引了范滇元,萌发了他为人类寻找新能源的冲动。

初中时独自摆弄小闹钟到参加激光引发核聚变科研项目,从研制神光Ⅰ号到研制神光Ⅲ号,三十多年,范滇元孜孜以求为人类寻找新能源。对于他而言,从摆弄一个小闹钟开始的物理梦是永不停歇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9e3a4ce9ec3d5bbfd0a74e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