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学文案》,欢迎阅读!
关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思考
高校人文氛围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在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塑造,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水平也是学校人文氛围状况最真实最直接的反映。目前,高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状况不容乐观,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的。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人文素养的涵义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所谓“素养”,一般是指人们后天形成的知识、能力、习惯、思想修养的总合。概而言之,广义上的人文素养指的是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正确处理自己和他人、社会及自然的关系,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价值观”和“人生哲学”,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而狭义上的人文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文学、史学、哲学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知识和由这些知识系统所反映出来的精神在心理上的综合体现,它包括人文知识的素养和人文精神的修养。
(二)高校人文素养教育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指培养高校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即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科学知识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学生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学生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二、现状调查
(一)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发问卷30份,收回问卷30份,回收率达100%。 (二)调查对象嘉兴学院在校生
1、调查地点: 本研究主要对嘉兴学院的现状开展了调查。 2、具体对象 :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在校本科生 (三)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运用EXCEL等统计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眼中的人文素养 1、对人文素养的认知
(1)学生对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了解不具体。调查结果显示,只有9.8%的学生表示自己对人文素养的内涵非常了解,26.2%的学生表示自己对人文素养的内涵比较清楚,52.5%的学生对人文素养只有一般了解,另11.5%的学生表示不清楚。
(2)学生普遍认同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但对如何提高的途径不明确。有42.6%的学生有想法但没有行动,54.1的学生有想法并有行动,3.3的学生表示没想法没行动 2、在提高人文素养方面,学校应该加强什么工作
(1)学生认为有效提高人文素养的途径形式多样。调查中,有31.1%的学生选择提高相关职能部门对学生人文培养的重视程度作为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有57.4%的学生选择提高人文课程质量,优化校选课设置,增加人文课程数量,有26.2%的学生选择着力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有31.1%的学生选择加大投入打造校园人文景观,优化人文教育硬化环境 (2)学生普遍重视学校所开讲座,对校园讲座的内容、形式及多样性有
着新的需求。有52.5%的学生希望听到“文史哲知识”的人文讲座,有62.3%的学生选择“艺术欣赏类”,约45.9%的学生选择了“经济知识类”,有47.5%的学生选择“管理知识类”,约31.1%的学生选择 “法律知识类”,有27.9%学生选择了“教育知识类”。
(3)在提高人文素养的途径中,学生对读书的认可较高。有62.3%的学生认为“应该博览群书,提高人文素养”,有34.4%的学生认为“在精通专业知识上,还需读部分经典图书”。 (4)不同学生对于网络的利用有所差异。37%倾向于通过“有目的查找资料”、“浏览时事新闻”、“文娱休闲”提升自身人文素养。而63%表示,除去“查找资料”、“浏览新闻”外,还有时间是在“无目的地浏览网页”。
(二)我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1、学习专业知识第一位
市场经济下,当代大学生有两极分化的趋势,一类是只注重学习,忽视综合能力提高的“学术学生”;一类是不学习、不作为,虚度大学生活的“颓废学生”,介于这两者之间缺乏目标但不得不学习的学生也不乏少数。
(1)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关系到学生今后就业及未来的发展,大学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固然很高,这强化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视,但同时更容易忽视对人文素养等其他方面的塑造,使学生对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了解不够。
(2)部分学生误把高等教育简单地理解为单纯的职业教育和寻求谋生或谋取高薪职业的一种手段。调查显示,有近40%的学生不清楚或不知道人文素养的内涵,他们虽然总体上认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但更倾向于技能培养,且有43%的学生表示度提高人文素养的途径并不明确。
2、学校人文氛围不够浓厚,缺乏塑造人文素养的外部环境
(1)学校作为综合院校,学生自身人文素养基础相对薄弱。而作为人文氛围营造中的主体兼客体,学生人文素养的状况直接影响学校人文氛围的营造。
(2)学校营造人文氛围缺少充足的师资力量及资源。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浓厚等客观条件直接制约着学校人文氛围的营造。
(3)学校人文建设主要以定期开讲座、交流活动为主,形式和内容单一,虽多而不精,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学生社团活动缺乏持续有效的组织性。
(4)学生作为参与者,本身的主动性没有被充分调动。学校在对学生重视自身人文素养的宣传和引导不足。
3、人文素养塑造的目的性不明确
(1)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融合加快,日益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大学生对文化的选择渠道常因判断力、价值观的不成熟而产生困惑,不知选择哪些途径、利用哪些资源更能有效提高自身素养。
2)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在当代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下,面临着学习被动、理想缺失、未来目标不明确等问题,直接制约着学生对提高人文素养的方向的选择。
四、提高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对策
(一)学校人文氛围的营造
高校是校园人文环境建设的主体之一,在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是主要的推行者。高校在传授给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重在进行精神引领和人格教化。因此,学校引导学生学习人文知识,提高自身人文素质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轻松舒适的教学学习环境。一方面是硬件设施的加强,可通过增加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量,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传统文化类的书籍。
突出校园人文景点建设,建设文化走廊等一系列设施。另一方面是培养和塑造学校精神,把我校“方正为人,勤慎治学”的校风贯彻和落实下去,使之进一步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去。
2、优化学校教学课程设置
提高人文课程在学生所修课程中的比重。从某种意义上说,选修课的课堂和老师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递。通过多开设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自然的关系。 3、打造校园精品人文活动
各高校都有一些传统特色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对繁荣校园文化,活跃校园气氛,增进师生沟通,增强集体主义的凝聚力和爱校的向心力,培养锻炼学生能力,丰富校园生活,都有着无形的和独特的作用。因此,高校可以针对学生的爱好和时代特点,根据学校的需要,举办一些校园文化的特色活动,把它作为学校的传统固定下来,以引导校园文化的走向,不断打造,争取出精品,创品牌。
4、积极发挥学生社团的载体作用 实践证明,学生社团举办社团活动是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大学型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和教师对待学生社团的态度会直接影响社团发展的规模和育人的效果。理工科院校要重视人文类学生社团的建设,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社团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人文活动,培育浓厚的校园人文氛围。
5、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这一途径进行人文教育
网络的迅速性、交互性、虚拟性和多元性确实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学校应积极借助网络这一途径,采用灵活多样、新潮的方式向学生提供文史哲等类型的文化信息。 (二)学生自身人文素养的加强 1、提高自身对人文素养的认识
大学生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人文素养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高。人文素质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即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素质,是大学生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最具竞争优势的素质。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是大学生全面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大学生自身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提高人文修养。 2、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
学校自身已经拥有各种充足的文化资源(如教师、图书、系列讲座等),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学生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发展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学生一定要主动向老师请教学习,积极参加学校或社团组织的人文讲座。
五、结束语
总之,增强人文素养是知识经济时代人自身发展的要求和适应当今社会人才竞争的需要。无论是高校方还是学生自身,都应注重并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学校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充高素质师资力量,浓厚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营造良好的环境;学生自身应全面了解人文素养的重要性,明确人生目标,充分利用资源设施,提升人文素养以适应时代需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9842d5bbd64783e09122b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