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亲密关系恐惧》,欢迎阅读!
亲密恐惧是指个体由于焦虑,在与重要他人沟通重要信息时会产生一种抑制性。这里的重要他人可能是恋人,也可能是父母或亲密朋友。重要信息指的是信息的私密性,通常涉及个体感到羞耻、难堪、不想为人知的一面。
通过观察和深入访谈,笔者整理出亲密恐惧高得分者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的具体表现,并通过积极想象和沙盘游戏探索到造成亲密恐惧的无意识层面的原因。有的人是因为某些刻骨铭心的丧失,内心深处一直隐藏着某种恐惧,担心亲密关系随时都会破裂;有的人因为坚守不住自己和他人的“界限”,常常卷入对方的琐事被对方的需求所左右,在亲密关系中他们常常感到在无休止的做出牺牲;有的人因为对自己缺乏自信,深深的陷在自卑当中,认为自己是不可能被喜欢的。
亲密关系是一种最典型的人际关系,它在个体处理人际关系时可得到最为集中的体现。对大学生来讲,亲密关系通常包含以下三个方面: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父母亲与子女之间的亲密关系。
由于个体的个性气质和早期经验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大学生会害怕(恐惧)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包括恋爱关系)。他们既期待体会爱情的甜蜜又怕受伤害;既希望与自己亲密的那一方了解自己更多,爱自己更多,同时又害怕他们因为对自己的了解越多反而爱会变少。为了逃避亲密,很多人戴上了各种各样的面具:有的人习惯让自己很忙,忙得没有时间谈恋爱,不给他人走进自己内心世界的机会;有的人则表现得很安静,他们喜欢偏安一隅,将自己与整个世界隔绝起来,他们用各种各样的爱好作为心灵旳庇护所,而这些爱好却几乎不需要与人分享。于是亲密恐惧就成了一种看不见的伤痛。
“亲密恐惧”的定义其实是由三部分构成的:①内容:指信息交流的内容是个人性质的;②情感效价:指对于交流的信息,个体具有强烈;的情感;③脆弱性(易受伤害的),指个体高度重视这个亲密他人。他们认为只有当这三个特征同时存在时,才存在亲密。
一、不信任感
埃里克森的毕生发展观中指出,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对其要求也是不同的。这样一来,个体自身的需要和能力与社会要求之间的不平衡会给个体带来紧张感和内心的冲突,称 之为“心理社会危机”。因此他将人格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特定的心理危机)。只有前一阶段的危机得到很好地化解,个体才能顺利发展到下一阶段。而在婴儿期(岁)需要解决的心理危机则是基本的信任与不信任。如果这一阶段危机得到成功解决,人格中便发展出了希望的品质,成年以后性格趋于乐观、幵朗、信任、充满朝气和对未来的希望,富于理想,敢于冒险,不怕挫折和失败;相反如果危机不能够成功解决,儿童的人格中便形成了恐惧的特质,成年以后性格倾向于悲观、多疑、抑郁、烦躁、不信任他人,非常害怕被抛弃,胆小怯弱。有些人甚至终其一生都是疏远和退缩的。
研究发现不信任别人的青少年更容易感到孤独和不安全,他们总觉得自己不被爱。由于难以信任他人,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很难彻底的敞开自己,难以与任何人走近。他们表现得十分惧怕亲密的人际交往。
人际信任水平低的大学生自我暴露会更少,他们对同伴缺乏信任,也更倾向于孤独。这些个体常常会封闭自己,不与他人走近,其结果当然是越来越孤独。
二、早期创伤
个体在生命的早期就体验到的是人类的残酷,而不是爱与关心,因此会出现认同问题。他们严重缺乏安全感,在人际交往方面会有困难,很难表达自己的情感,对遗弃有很深的恐惧。
三、自卑
自卑是个体的一种自我情绪体验,它通常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评价过低,轻视自己,担心失去他人的尊重。而自卑通常是由生理、心理缺陷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谈到个体回避亲密关系可能是由于自卑造成的,他们害怕向另一个人完全敞开,害怕自己的缺点暴露会给自身带来脆弱感。有自卑感的个体通常认为自己的缺陷是别人难以接受的,他们不愿与人分享情感,常常害怕遭受拒绝和嘲笑。
四、社会支持感知与亲密恐惧
研究表明高亲密恐惧者因为感知到的社会支持很少,因此他们常常对寻求他人支持持消极的态度,并且主动寻求支持的可能性很小,他们更倾向釆取消极回避的策略。而事实上高亲密恐惧的个体实际拥有的社会支持并不少,只是因为他们对社会支持的感知水平很低,所以他们通常不愿意寻求他人的情感支持,也更容易低估他人能提供相应的情感支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95efc32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