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春夜喜雨》

2022-05-03 16:06:2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春夜喜雨》》,欢迎阅读!
喜雨,春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读《春夜喜雨》

作者:王素娟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2011年第06

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一定是语言、意象与内在文化意蕴的和谐统一体,杜甫的《春夜喜雨》就是这样的诗作。好雨知時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短短40个字,既描摹了一幅生动的春夜雨景图,又抒写了作者的欢愉与赞美,更隐寓着丰富的文化意蕴,成为咏雨作品中的千古绝唱。

一、喜雨情结映射农耕文化背景

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常见意象。有的诗人借雨抒写愁绪——“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纱》);也有诗人以雨寄托思念——“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李商隐《夜雨寄北》)。如果我们从古人的咏雨诗词中读到喜悦,那通常是与农耕有关了。 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对自然的依赖程度极强,自然气候是左右农业收成的最主要因素。所以,风调雨顺一直是帝王将相和平民百姓的共同愿景。只有风调雨顺,才有五谷丰登,才有国泰民安。在影响农耕的各种气候要素中,雨为农耕之命脉。雨露滋润禾苗壮,一年的雨水是否适時、适量,是影响庄稼收成的关键。因此,农耕民族自古就有祈雨之风俗。根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商時期,祈雨已经风行并记入甲骨文中。到西周時,已经建立了完备的祈雨仪式,并设有专司祈雨的巫师。其后列朝列代,凡出现较大旱情,朝廷和民间都会以不同形式举行祈雨活动,雨成为中华水崇拜的最主要对象。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中华祈雨文化衍生出许多雨水崇拜的文化现象。天降甘霖农人喜,雨水不至天下忧。喜雨成为农耕民族的一个恒久的情结,积淀于古人的意识深处,并時隐時现地见诸诗人的笔端。

《春夜喜雨》写于公元761年,也就是诗人避乱定居成都西郊浣花溪畔草堂的第三个年头。其時的杜甫,迫于生计,躬耕南亩,身份既是诗人,又是农民。农耕生活不仅使诗人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农民,也使得诗人亲身体验耕种劳作之辛苦。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种、秋收是农耕民族亘古不变的作息模式。对于农家来说,春若不耕,秋无所望。在水利极不发达的古代,庄稼的存活与生长主要依赖于天公降雨。农民一年的希望在春天随着种子播下,是否能够在秋天获得丰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雨水的滋润。对于农耕民族来说,春风春雨意味着田畴润泽,万物发育、耕种得時、岁稔有望。诗人深知雨水对于稼穑之重要,在仲春播种之后,与农人一起盼望绵绵春雨。当春雨悄然无声地降临時,诗人情不自禁发出由衷的赞叹——“好雨”!因为这场知時节润物细无声的好雨,缓解了春旱,催生了禾苗,是一场有利农耕的及時。诗人饱含深情的赞叹背后,透露出掩抑不住的喜悦,同時也隐含着对农事的关心和对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95073e5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8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