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乐平第八小学 吴秋平
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这首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会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舍”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情感态度目标: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自制幻灯片一套。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入境,导入新课
1.师: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交有不少朋友吧。谁有知心朋友? 指名谈和知心朋友在一起的感觉。
师:朋友在一起时间久了,情投意合就产生了深厚的友谊。假如,有一天,由于转学、升学等原因两人要分开了,你的心里会怎么想? 指名回答。
2.师:是啊!我们现代人是这样,古人,也是这样。在古时候,由于交通不方便,朋友分离之后就很难有再相见的时候,送行饯别就成为表达深厚情谊的一种习俗。于是,在和朋友分离之时,人们就会写一些诗或文章来送给朋友。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哪些描写朋友之间友情的名言或名句? 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回答。
3.师:这浓浓的友情,这难以割舍的友情,就这样在人们之间一直传递着。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唐朝,来到长安城,来到咸阳,来到距离咸阳二十里外的渭城。那里,有两位朋友,正在惜惜离别。今天我们学习第20课《古诗两首》的第二首诗《送元二使安西》(板书课题)。
4.师:看课题,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过了课文。老师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谁知道“使”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安西是个什么地方?
师补充:安西都护府是唐朝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机构,元二是要去安西赴任。
5.师:这是我国盛唐时期著名诗人王维所写的一首送别诗。打开书,结合课后注释和插图反复读,一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二、读通读顺,感受古诗文的语言文字美。
(一)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 1.师:读完了吗?我们来看这两个字“朝”、“舍”(板书),它们在诗中怎么念?指名认读。
2.师指导学生读好这两个字的发音,并提醒学生注意它们是多音字。
三、读出节奏和韵律,感受古诗文的艺术美。
1.古时候很多人写诗都会遵循一个规律——平仄规律,(板书:平仄) 2.遇到平声,读的时候要把它的声音延长,那就叫做——平长,如果遇到仄声,读的时候要把它的声音——收短,那就叫做——仄短,为了区分容易,用“—”表示平声,用“︱”表示仄声。标上平仄,这首诗就成了这样,请看屏幕。(课件)
3.平长仄短的规律知道了,还要知道朗读的规律。读时要两个字一读,关键看第二个字,如果第二个字是平声,就把它的声音——延长,如果这个字是仄声,就——收短。
4.指名读,齐读。
四、读出诗情画意,感受古诗文的意境美。
师:嗯,让我们闭着眼睛想一想当时的景色。你再来读读前两句。(生读诗)结合课下注释,你能把前两句的意思讲讲吗? (一)解读“故人”
1.读一读古诗,诗中哪些地方,还能找到元二和王维是好朋友的依据? 2.生自读古诗,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相机板 :酒 浓) 4.指导朗读。 (二)解读景物
1.哪些景物让人触景生情? 2.生自读古诗,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相机指导理解:雨、客舍、柳) 4.指导朗读。 (三)解读地名:
1. 安西有多远?渭城又在何处?阳关呢?
2.(出示地理图)简介当时历史背景及地理环境。 3. 指导朗读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五、拓展诗蕴,尝试背诵。
1.尝试背诵《送元二使安西》。
师:(背景音乐:《阳关三叠》)这首诗又叫《渭城曲》也叫《阳关三叠》并被谱成曲传唱至今。同学们,如果有一天,你们来到渭水河畔,看到杨柳依依,你一定会记起两个人在这里依依惜别的情景,也一定会想起这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让我们共同把这首诗,这份情记在心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8f3939b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b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