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辨析文言文中常见的几组同义词

2023-02-07 15:07:3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举例辨析文言文中常见的几组同义词》,欢迎阅读!
辨析,同义词,文言,文中,举例
举例辨析文言文中常见的几组同义词

摘要: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我们称之为同义词。如果不仔细辨别它们的细微差别,就会影响我们正确地阅读和欣赏文言文。本文选取几组常用的同义词加以辨析。 关键词:文言文;同义词;辨析

作者简介:王海霞,任教于甘肃省华池一中。

文言文阅读教学要将学习语言和学习文化相结合,针对文中出现的文化现象要及时解释,尤其是古代官职、人的称谓、礼教宗法习俗、军事政治思想、文学艺术流派等,要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梳理。教师可以补充一些与课文内容难度相近的材料,如成语故事、古代幽默、名人典故等,并注意联系史实和相关的背景,以扩充学生见闻,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这些生动有趣、较为浅易并为广大学生所乐于接受的材料来传递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形成背景知识体系。在课堂上,展示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转化为克服阅读障碍的动力。

一、中学文言文同义词辨析现状 1.教材上

一方面编写者在文言文的注解中没有充分注意到文言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而用相关的同义词进行互释;另一方面同义连用的情况在文言文中比较常见,但课文注解对这些同义复词视而不见。这种不作为对教师和学生都带有一定的暗示性、导向性。 2.教学

细细回味我们的课堂教学,包括公开教学,有多少人能真正把字词教学落实、抓实?低年级为了扫清字音障碍,出示生字后找几名同学读读就扫清了,书写时找几个字电脑演示指导一下,学生再仿写几个就结束了。到了高年级字词教学安排在课外预习中,课上为了保持教学环节的完整,教学流程的顺畅,开篇就直奔内容。或是初读文时,教师只一句把字音读准,不懂的字词查查字典、问问别就一带而过,至于怎么读准,哪是重点,怎么弄懂,怎么运用都无足轻重。这种淡化、泛化字词的弊端早已显现:学生作业、习作中的错字连篇、病句频现,甚至连最简单的标点符号都分不清。试问语文的工具性何以体现,何时体现? 二、常用的同义词辨析举例

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我们称之为同义词,有时不仔细辨别它们的细微差别,就会影响我们正确地阅读和欣赏文言文,现选取几组常用的同义词加以辨析: 1.讽、谏、谤、说、讥

这组词都有劝说之意,它们的主要区别是:

讽:指用含蓄委婉的语言暗示或劝告。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是此意。

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或过失,一般用于下对上,封建社会用言语纠正君主或尊长的过失。例如《战国策·赵策》中的太后不肯,大臣强谏。”“,一般动词用作为动,表示对宾语施行某一行动。例如召公谏厉王止谤,意思是召公对厉王阻止国人公开指责的事进行规劝。

谤:一般的意思是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不作贬义词。例如厉王虐,国人谤。也有用作贬义的,即说别人坏话,诽谤。例如《屈原列传》中的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

讥:都是指责别人的过错或短处,一般指公开的;是指背地里议论、嘀咕,所以有腹诽之说;则是微言讽刺,例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有时也作讥笑讲,例如《左传· 隐公元年》:称郑伯,讥失教也。

说:则是一般的用话劝说别人,使听从自己的意思。例如《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又如《三国志·魏书·郭嘉传》中的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 2.去、往、赴、适、诣

这组词都有离开原地的意思,它们之间的区别是:

去:表示离开原地,但没有明确的去向,例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去国怀中的

往:相当于现代的,与”“相对,并且目的地是明确的。例如陶潜《桃花源记》中的欣然规往,意思是高兴地计划去桃花源。又如屈原《九歌·殇》中的出不入兮往不反。

赴:它和一样不仅表示离开原地,而且有明确的去向,多指奔赴危险的境地,如赴汤蹈火。但又有区别:不带宾语,而带宾语,如李密《陈情表》辞不赴命的宾语。

适:表示离开原地,去向有时明确,有时不明确。例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适长沙中去向很明确,到长沙去;又如《庄子·逍遥游》彼且奚适也中的去向不明确。

诣:它表示离开原地,并有明确的去向,只是去向不是一般的地方,而是指到尊长那里或到京城。例如《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再如司马光的《李愬雪夜入蔡州》:以槛书送元济诣京师。 3.疾、病、忧、患

这组词意义有相同或相近之处,但它们之间也有一定的区别:

都指有病,但指轻病,一般的病,指重病。如《韩非·喻老》中:扁鹊见蔡桓公,始说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后来又见桓公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说明蔡桓公的病已由轻变重了。

另外,连用为疾病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含有病重意思,比如《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的亮疾病,卒于军。译成现代汉语是:诸葛亮病了,病得很重,死于军中。另一种情况,疾病是同义搭配的双音词,和现代汉语没有区别。

除指称病外,还常用来表示心理活动,其意义的区别是:表示痛心、痛恨,如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中的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成语也有疾恶如仇表示心理活动时,意思是担心或忧虑,如《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的郑人病之,《论语·卫灵公》中的君子病无能焉,这两个句中的都是担心的意思。

也用来表示心理活动,也有担心的意思。例如《种树郭橐驼传》虽曰忧之,其实仇之中的即担心的意思。《论语·季氏》不患寡而患不均中的也是担心的意思。都可用来表示心理活动,但区别是不指称病。

虽有相同的意思,但也有区别:还表示忧愁,发愁,例如曹操《短歌行》中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没有忧愁的意思,可表示祸害、忧患、灾祸,例如《韩非子·内储说下》苟成其私利,不顾国患中的就是


之意,又如成语有备无患则无祸害之意。

文言文阅读不同于现代文阅读,与外语阅读也有很大的差异。原因是日常生活中无法用文言来沟通,身边也缺少文言的应用环境。而这一点可以用朗读来弥补。对语言材料的反复实践,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古人所说的书读百遍,其意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要坚持让学生反复朗读古诗文,直至成诵,另外要补充一定数量的课外阅读。教师做方法点拨,而不作详细解释,让学生通过自读,结合已有知识及文化背景,从整体上去把握文本的内涵。《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只有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方能跳出文本,感悟文本。

参考文献:

[1]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黄金贵.古汉语同义词辨释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洪成玉,张桂珍.古汉语同义词辨析[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4]沈锡荣.古汉语常用词类释[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

作者单位:甘肃省华池一中 邮政编码:745600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8d8c09da7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f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