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独立电影》,欢迎阅读!
美国独立电影概况
独立电影来源于英文“independent film”,又被称为独立制片电影,它是与好莱坞主流电影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从技术角度上讲,“独立电影”是指某部电影在资金投入和制作上不隶属于任何电影集团、公司(或制片厂),主要依靠制片人或导演本身通过各种渠道融取资金,甚至包括个人出资等形式来制作影片。 独立电影有以下特点: 多元的灵魂
美国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在这里,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都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这也是美国独立电影之所以层出不穷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主流的“权威”声音还是存在的,但对热衷于独立电影创作的艺术家们来说,那些声音只是“Bull Shit”罢了,他们所要做的,是发出他们自己的声音。对独立电影来说,重要的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你说了。 这种开放、多元的文化形态也直接造成了美国独立电影的开放和多元。基本上,美国独立电影的题材是没有任何限制的。政治、暴力、情色、科幻、犯罪,甚至莫名其妙的梦幻,都可以成为独立电影的题材。因此,我们很难用某一种具体的类型来涵盖独立电影——那些类型片的划分方法通常只对好莱坞商业片有效。 当然,虽然多元,但相对的中心还是有的。从地域上看,美国独立电影的中心是在纽约,这或许有些讽刺意味:纽约是全美乃至全世界的经济中心,是商业化氛围最浓厚的地方,怎么会孕育出反商业的独立电影?主要原因莫非如下几点:一来从文化上看,好莱坞属于西海岸的太平洋文化圈,纽约则属于东海岸的大西洋文化圈,两地在文化属性上的迥异,为独立电影在纽约的兴盛,奠定了文化上的基础;二来从经济上看,纽约虽然经济发达,但电影产业的中心却是在好莱坞,纽约不能也不可能再树立起一个商业电影的体系,这也就为独立电影预留了生存空间;此外,纽约作为一个庞大的都市,其文化消费也是多元、多层次的,单一的好莱坞商业电影无法满足芸芸“纽约客”的众多口味,独立电影的出现,也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
个性鲜明的美学特征
纵观美国独立电影的整体景观,达达主义、行为艺术、波普艺术、后现代主义等各种各样的思潮、哲学的混杂深刻注入了这些独立电影的骨子里,反叙事的结构、游戏式的暴力、悲观的黑色幽默无疑也成为美国独立电影中最显著的美学特征,这些美学特征都是带有明显的电影作者特点。
关于独立电影的成就,2008年第8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美国导演科恩兄弟的《老无所依》无疑是最大的赢家,囊括了四项大奖的他们不但扬言要投巨资拍摄电影《阅后焚烧》,而且御用两位大红大紫的名流演员乔治克鲁尼和布拉德皮特。而早在1994年,一部成本仅为800万美元的独立电影《低俗小说》也是风靡全球,两部电影一后一前走向大众的成功,让无数影评家、影迷开始担忧:登上奥斯卡的礼台、巨额的投资、明星的选用和大众的接受以及被好莱坞体制内的收购„„这一切还能否使得美国独立电影保存惯有的独立性?独立电影作为一种不同于好莱坞主流电影的艺术形式,有着它特有的气质,本文除了对独立电影本体论的研究以外,还将对90年代以后美国独立电影的主要美学特征以及影响这些美学特征的美国当代流行文化加以浅析。最后,作为美国电影版图的两大重要构成板块,我们也应看到独立电影与好莱坞它们之间既有渗透融合与互惠互利的依存性,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商业侵蚀与艺术危机。
独立电影制作使得导演拥有更多艺术创作上的自由和权利,但同时必须接受资金、演员之类的诸多限制以及发行的高风险。在大制片厂工作,剪辑权往往不被导演控制,不得不为符合商业标准而进行不断的艺术妥协。一个很有才华的年轻导演和一个强大的制片人合作,
很容易失去个性创造力,当然,更多的是缺少这样的机会。独立电影导演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知名度,知名度能够给他带来一部分资金得以维持创作。独立电影通过各种渠道募集资金,包括独立制片公司的投资、小额贷款或者基金资助,甚至是朋友、亲人等个人资金投入。塔伦蒂诺由于无法募集到拍摄的资金,不得不将剧本《真实罗曼史》、《天生杀人狂》售出,而凯文•斯密斯卖出了自己的漫画收藏品,又开了十张信用卡利用资金透支,得以拍摄了《疯狂店员》。
随着DV凭借数字技术对电影的介入,并非仅仅引起了电影创作观念上的变化,而是在更深层次上推动了整个电影在当代社会与艺术中的变化。DV的廉价和表现力使得传统“非专业”人群操持DV并非家庭录影带的唯一用途,转而增加从事“艺术”的热情。今天,制作一部独立电影变得越来越容易,而想要引起人们关注则变得越来越难。独立电影符合一些人的口味,存着相对固定的特定观众群,但独立电影的观众数量也决定了其票房的上限,没有好莱坞电影大众化的影响。一直以来,独立电影的发行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没有广告宣传资金,只能依靠口碑和电影节奖项,侧重音像发行和出售电视播映权。好莱坞大制片厂一直觉得独立电影利润稀少,只是体制之外的补充,很少染指。因此,独立电影要么无人问津,要么通过一些小公司进行小范围地放映。鲍勃和哈维•温斯坦兄弟1980年成立米拉麦克斯公司使得独立电影制作发行业发生了一个重要的转向。1993年,米拉麦克斯制作发行的《低俗小说》取得2.129亿全球票房,使得独立制片发行这一行当变得有利可图,甚至是带来一夜暴富。
值得关注的还有独立纪录片方面的变化。一直以来,美国纪录电影基本都是依靠独立制作,不会有制片厂投入,资金筹措非常困难。六七十年代,包括怀斯曼梅索斯兄弟等著名纪录片导演作品也是基本得不到公映的机会,只能出售给电视台,甚至在主流电视媒体播放也并非易事,只能做成录影带和DVD。1988年埃罗尔•莫里斯的《细细的蓝线》使得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这部影片经过米拉麦克斯的宣传包装获得了120万美元让人吃惊的票房,让任何一家制片公司从此不敢轻视纪录片的商业潜质。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到了2004年的迈克•摩尔的《华氏9/11》更是创下了前所未有的1亿2000万票房纪录。近些年,票房良好的纪录片变得数目众多,比如《拼字比赛》、《超码的我》、《医疗内幕》等,纪录片完全可以经营成赚钱生意。
近十年来,美国独立电影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向,异质性正在消失。独立电影开始聘用一线演员,制作费用越来越高,大制片和独立公司的壁垒已经松动。很多独立导演立场也变得模糊,独立电影公司随时都有可能被“资本游戏”转化为大制片厂的“囊中之物”。独立电影不仅仅在独立电影节上出现和被接纳,登上奥斯卡,嘎纳的领奖台亦成为常事。美国独立电影的发展使得海外电影在美国市场变得更加严峻。独立电影公司“不仅改造了发行体制,还促成了独立电影和主流电影的联姻,结果不仅产生了一种相互交融的新型电影,还与商业电影进行了基因互换。这是一种相似与差异、个人化与商业化、独特性与类型化相互结合的电影,它们与好莱坞影片没有什么不同,却保留了自己的独立精神。”(彼得•毕斯肯德,《低俗电影》)
美国对独立电影也越来越重视,美国电影独立精神奖,是好莱坞电影界为鼓励独立制片影人创作的一个重要奖项,相当于独立电影界的奥斯卡。该奖项1985年正式创办,机构成员已包括美国八大电影公司以外的所有独立制片业者。随着奥斯卡最近几年越来越关注独立电影的成绩,该奖项的影响力也日趋扩大,虽然它的评选对象大部分为独立电影,但对奥斯卡也有着一定的风向作用。比如今年的大赢家《黑天鹅》亦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等多项提名。 在我看来,独立电影之所以在美国兴起而在中国比较少见,首先是美国的独立制片人有着足够的经济实力。要知道,一部电影,尤其是追求票房的电影,大笔的前期投入基本是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87d4c4c767f5acfa1c7cd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