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师道德与教师角色》,欢迎阅读!
教师道德与教师角色
谢绍标
在社会学中,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无论何时何地,每个人都有意无意地扮演着某种角色”,教师亦是如此。每一位教师都扮演着多种角色:社会中的公民、学校中的教师、家庭中的成员等等。对教师角色的认识,迷失在道德“圣人”、知识“完人”以及学生“仆人”的丛林中,给教师带来巨大的身体和精神压力,这不仅不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与发展,也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回归“常人”的教师,不再是学生眼中的道德“圣人”,而是同样有着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的凡人;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完人”或真理的化身,而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学习者;教师更不是知识传授的“仆人”,而是和学生一样有着独立人格的“主体人”。因此,教师回归“常人”角色,有利于解除学生对教师的过度依赖和盲目崇拜,有利于学生走出教师绝对权威的“囹圄”,最终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二、教师是道德不断完善的“普通人”
“为人师表”作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要求,其前提是先为“人”,然后才能为“人师”。
首先,教师的本质属性是“人”,教师是具体的、真实的人,一个“生物人”、“社会人”,不是抽象的“圣人”,教师也要维持生命存在和追求生
活幸福,要维持生命存在就需要基本的物质条件,也需要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所以教师的生活状况、生活质量和生活体验对其教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教师“忧道不忧贫”,成为“一介寒儒”,这是不“人性”也是不“道德”的。
其次,教师和社会大众一样,其道德的形成也需要经历“知、情、意、行”的发展过程。孔子是我国教师形象的典范,但他却说:“圣与仁,吾岂敢。”连孔子都不敢称自己为圣人,更何况是一名普通的中小学教师?对于普通大众的道德形成,我们给予充分的发展空间,为什么却对教师如此地苛求呢?
最后,一切美德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最大限度地满足日常生活的要求。这样,美德才崇高、永恒和持久。超出一般人水平的,哪怕是最高尚的 美德,也只不过是充满诱惑力的和危险的东西。 这样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教师道德,教师道德应更强调人性共同的价值,教师道德教育不是为了 造神,而要成为民主思想及社会发展的基石。
总之,确立教师作为“常人”的角色,并不是对教师职能的淡化和对教师要求的放松,而是使教师在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中进行正确定位,从而使教师走下“圣坛”,回归教育生活的本体,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由单向的“师一生”关系还原成充满生命活力的“人一人”关系。以此,教师也在充满人性化的教育生活中实现自身人生价值,获得生命意义的充盈和生命质量的提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87b1265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