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鉴赏(长恨歌)》,欢迎阅读!
浅述《长恨歌》的思想意境与艺术手法
说到白居易,最容易使我想到的便是中学课本所学的两首名篇《卖炭翁》和《琵琶行》。当然,要细数白居易的作品,那就不得不提及他那传世佳作——《长恨歌》。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一生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和元稹所倡导的新乐府运动,更是在诗歌的发展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其诗“长恨歌”著于公元806年(时35岁),据白居易的朋友陈鸿说,他与白居易、王质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十月到仙游寺游玩。偶然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事,大家都很感叹。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一首长诗,请陈鸿写一篇传记,二者相辅相承,以传后世。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
《长恨歌》共分三大段,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惊破《霓裳羽衣曲》”共三十二句为第一段,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爱情效果,以及由此导致的荒政乱国和安史之乱的爆发。关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不仅充满着传奇色彩,更是成为当今作家和导演不休的主题。然而,对于唐明皇为何如此疼爱杨贵妃和唐明皇是否正如《长恨歌》所写的那么疼爱杨贵妃,本人一直存在疑义。从杨贵妃的生平不难发现,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相遇到相爱存在不少客观因素。杨贵妃天生丽质,不仅生得倾国倾城的面容,更称得上是个才女。自小学习音律,且善歌舞。但我们可以发现,杨贵妃的进宫和主动献媚,也是主观促成这场爱情的重要因素。《长恨歌》中提到“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唐玄宗是否真的这般疼爱杨贵妃。其实,我们大可从当时文人的另外一些诗句中看出。其中,我们首先可以在元稹的《宫行》中发现,杨贵妃的受宠是幸运的。另外,郑谷在《荔枝》中同样借荔枝一物道出了心中的愤懑。而杜牧在《过华清宫·一》中这样描写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喜爱,“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但也因为这种无度的溺爱,也促成了安史之乱和其后的痛杀杨贵妃。不过,关于最后唐玄宗是否真正的杀了杨贵妃,也是众说纷纭。只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唐玄宗对于杨贵妃的宠爱是荒淫和无度的。
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共四十二句为第二段,写马嵬兵变,杨贵妃被杀,以及从此以后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朝思暮想,深情不移。其中开头十句讲马嵬驿兵变。“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就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性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一场悲剧,接着,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起至“魂魄不曾来入梦”,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正由于诗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后面道士的到来,仙境的出现,便给人一种真实感,不以为纯粹是一种空中楼阁了。
最后一段写玄宗派方士觅杨贵妃之魂魄,重在表现杨妃的孤寂和对往日爱情生活的忧伤追忆。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上天入地,后终在虚无缥缈的仙山上让贵妃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再现于仙境。“情”的宣泄已超脱于帝王妃子间的感情纠葛,而更多地带有诗人的主观的理想成分,并早已超出了历史事实的范围,将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冲突表现无余。结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二句,是爱情的叹息与呼声,是对于爱情受命运播弄,和爱情被政治伦理摧残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时空而进入无极之境。这样,诗人便以“长恨”表现了爱情的长存,亦即点明全诗的主题。
纵观全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宛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8753c708e9951e79b892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