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最新整理《黄河边的中国》读后感1500字范文.docx》,欢迎阅读!
图书简介
本书是著名学者曹锦清20xx年5月-11月期间深入河南地区的田野调查,是一部当代中国少见的实证考察著作。全书记录了正在转型中的中原乡村社会,涉及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的农民与土地、与市场、与血缘人情网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变化现状;涉及农村、农民、农业、收支、农民负担、计划生育等诸多方面;涉及日益庞大且凌驾于农村社会之上的地方政府与分散经营的农民为争食有限的农业剩余而引发的各种矛盾,涉及作为一种显示力量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努力之间的强大张力。作者所思考的问题、所提示的种种矛盾,均是中国农村在转型期内带有根本性、普遍性的问题,均是高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各级地方政府有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作者在努力描述中原乡村社会事实的同时,着力反映社会转型过程中小农阶层的利益、情绪与态度
作者简介
曹锦清,男,1949年生,浙江兰溪人,现任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
理学院教授、博导、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城乡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三农问题专家。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86年在华东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曾任教于上海市城建学院,现为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黄河边的中国》读后感
这段时间,我阅读的书有《菊与刀》、《黄河边的中国》和其他一些小
说,我这次想讲一下《黄河边的中国》这本书,《黄河边的中国》是著名学者曹锦清20xx年5月-11月期间深入河南地区的田野调查,后以日记体形式写成的。
《黄河边的中国》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经济发展进行研究,作者深
入的调查让我们看到了九十年代的黄河边上的农村的真实情况。尽管当时改革开放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农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农村中的很多弊端还是让我们看到了农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各个家族之间的争斗,农民对于村官的不满,村官腐败的盛行,农民缺乏医疗保障,计划生育屡禁不止等问题还是十分突出。农民在充分享受到新制度带给他们的利益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高昂的税收、不断上涨的教育和医疗费用等。就像曹教授说的,我们自以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但是事实证明很大程度上我们还活在传统的习惯行为里,
活在各种各样的充满弊端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里,minzhu意识在农村是相当淡泊的。
还有让我很有感触的是作者的调研方法,他是调研是通过亲友的关系网
从而进入农村进行几天的调查,和村民聊天,然后搜集、记录他觉得有用的信息。除此之外,他还利用一些人际关系及讲座、报告和乡县村各级官员谈话、了解情况等。我觉得这对学习社会学的我们相当有借鉴意义,我们现在在调研行动上面是比较苍白的,我们没有大的社会背景,没有什么社会地位,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假期时间,走进农村,走近农民,投入到对社会的调查中去,从而更好的认识到农村,认识这个我们所生活在其中的社会。
除此之外,我还想给大家分享本书中一些值得人深思的句子: 1.中国的官吏、知识分子与农民各有一大病症。官吏之病在于唯上而不
唯下;知识分子之病在于唯书而不唯实;广大农民之病在于好分而不善合。此三种病,自古而然,堪称国病。
2.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核心是确定善恶标准。那么善恶标准的基础或
根源在何处呢?它既不在个人之内,也不在社会之外,而在社会共同体内。然而问题恰恰出在这个" 社会共同体" :因为社会共同体内部的各个成员,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对抗。古代的贤哲们大概是看到了这一无情的事实,故而从社会外去寻找道德的基础与标准。老庄的道,宋明儒学的理,释教的佛,基督教的上帝,伊斯兰教的真主,古希腊哲学中的逻各斯,近代西方哲学中的规律,便是用来奠定人间社会善恶的基石。然而,聪明的现代人不信这套说教,于是善恶标准便模糊起来了,只得用法律从外部规定人们的行为标准。
3.与中原人士相晤一室,你能感受到与烈酒一样浓的人情。然而,恰恰
是这个令人心醉的人情,妨碍着我们民族的个体进行等距离的理性合作。韦伯说,现代组织制度的理性化过程就是将人情关系排除出组织的过程,并推动着组织内部行政效率的极大提高,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一个条件。然而又说,失去人情的组织人是一种" 非人化" .这是人类为了效率而建立理性化科层组织的一个无可奈何的沉重代价。我突然理解了韦伯的心情。
总而言之,通过阅读这本《黄河边的中国》,使我对转型过程中的社会
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农村社会状况多了些认识。同时作者在进行调查时的调研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81b12f3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