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班个别化学习的有效策略》,欢迎阅读!
小班个别化学习的有效策略
个别化学习顾名思义也就是针对不同幼儿的个别需要而进行的学习活动,也是教师根据主题内容的需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提供给幼儿进行高效学习、获得最佳发展而精心设计的环境,它可以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获得相应的发展。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个别化学习,正因为其年龄特点不同,学习方式不同,兴趣点不同,教师在创设内容、环境,投放材料都会有不同维度的思考。因此在设计小班主题背景下的个别化学习内容时,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小班孩子的个别化学习变得有效呢?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策略呢? 一、利用环境材料,转嫁指导意图
思考:教师如何灵活环境材料,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活动的快乐与结果的满足?
在小花园主题开始时,我们就思考创设一个小花园美丽的环境吸引孩子,让太阳花开在一个个花盆中,把孩子们制作的桃花做成窗帘,让美丽的蝴蝶停留在柳树条上随着风儿轻轻舞动,当环境材料刺激孩子,引起孩子们的学习制作兴趣时,我们就适时提供了各种材料、大中小蝴蝶、蜡笔、花瓣、花心、吸管、纸杯、花泥等,当孩子看到自己画的蝴蝶也飞到了柳条上,自己制作的桃花和太阳花开放在花盆里,那种满足感溢于言表。孩子越来越多的作品展现,也使环境不断变化和丰富。
在“熊的故事”主题中,我们创设了给三只熊送礼物的学习内容。一开始没有背景,孩子为小熊搭建花园围墙也是一种颜色的清水积木,感觉孩子的兴趣并不高,于是对环境材料及时进行适当的调整、更新、补充,我们运用孩子集体活动中的绘画作品——大中小树,分别布置在相应熊的后面,感觉熊生活在一片大森林里,这样既美化了活动环境,也暗示小朋友送礼物也要根据熊的大小来送。并补充了颜色鲜艳的小熊积木、老师送给熊的礼物——领结、蛋糕等,以重新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幼儿的活动过程永远充满生机。
另外“到三只熊家去做客”的内容中,我们也运用环境材料,来转嫁教师的指导意图。我们在火车头冒出的烟雾做文章,让孩子通过观察烟雾的大小排列,来为小动物排队。当然这些烟雾不是固定的,孩子可以自由选择插在火车头上。
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赋予一定的情景性,游戏性和延续性。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表明:生活化、真实性的游戏情境更适合小班幼儿。因此我们努力使材料的投放更显趣味性。让孩子们在与材料的操作、互动中获得了经验。同时在活动中也引入了角色情景,特别受到孩子们的喜欢。如在理发师主题下的“给动物做头发”一开始提供的材料使扭扭棒、卷发直发、揿钮。但幼儿操作一会儿就没兴趣,于是我们使平面的材料变化为立体的,提供了各种用皮球做的娃娃,有的是用毛线做的头发,有的是用丝带做的,有的是长条纸做的假发,给材料赋予了动感,增加了材料的趣味性,而作为理发师的孩子可以给用各种夹子来帮娃娃美发,梳头发,还可以用撕、剪的方法制作假发,完成后的假发套还可以提供给顾客,进一步引发幼儿制作、参与活动的兴趣。理发师还可以去小花园里买蝴蝶、桃花,制作成蝴蝶头箍、桃花头箍,让活动内容相互联系,更赋有情境化,引发互动兴趣,从而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尝到甜头和启发的我们,
并没有直接把那些假发套作为道具提供到乐器音乐坊里,而是引导孩子到理发店里去购买他们喜欢的假发套和头箍,再到音乐坊里去参与表演。而小花园主题下个别化学习内容——制作的蝴蝶呀、桃花呀、太阳花呀也随着时间推移,和作品的增多,教师也随之增加了纸包包的材料,让孩子,把制作好的作品黏贴在包上,变成了桃花包、蝴蝶包等……深受孩子的喜欢,因为包很实用,可以放钱、放一些随身小物品。这样个别化学习和游戏巧妙结合,不仅使学习内容有了延续性,更使每每个活动内容都相互互动起来,赋予学习内容情境化、游戏化,也更激发起孩子学习的兴趣。
在我们提供给小班孩子的各类游戏材料中,我们都会选择颜色鲜艳、形象生动、能够活动的材料,使环境与材料接近于生活,注重在真实的情景中练习,再去申隆生态园时,就发现小班幼儿对动物非常感兴趣,于是我们就在〈动物花花衣〉的主题区域中,模拟创设了一个“动物乐园”的情境性环境,投放了一些大大小小的长毛绒动物,让孩子为小动物构建房子,让动物们有个属于自己的家,关注幼儿的情感反应和情感体验。另外还提供了动物拼图,让幼儿根据动物的特征,或背后的数字,进行拼图。可以平铺,也可以使用垒高的方式。 三、教师角色引领,激发学习愿望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教师这一角色身份本身就是幼儿所崇拜和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要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教师的主体性也不容忽视,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这种具有一定计划性、选择性、指向性的主体影响力恰如其分地传递给幼儿,如:在“到三只熊家做客”程想在为所有的小动物排队,当孩子一声:“排好了,小火车开咯”时,我连忙说:“哎呀,小动物好像没排好队啊,火车不能开哦,我是火车警察。” 于是,我把车厢里的熊猫一一拿了出来,很认真地看了一遍后,重新帮熊猫排好队,再一一放回车厢。然后对孩子说:现在对了,这辆火车可以开了。我还有事,你能做火车警察,帮我检查一下其他的小火车吗。“好的”说完我就离开了在另一边观察孩子,我发现孩子也开始模仿我的做法,把其他车厢里的动物拿出来平放在桌子上开始检查。小班孩子往往在学习中不知道检验,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方法适时适切地传递给幼儿,最终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幼儿产生行动的意愿。当我再次观察这个活动时,我发现程想开始自封火车警察,帮其他孩子检查了,也使我感悟到经由教师参与的活动,会在这一时刻被放大,在瞬间引起了幼儿的关注。并且教师参与活动的本身就具有暗示作用,暗示幼儿这种活动是有趣的。这不仅可以诱导幼儿迅速进入区域活动情境,产生行动的愿望,而且能延长幼儿的活动时间。这种策略最大的优点在于:既实现了教师的教育意图,又不影响幼儿的自由选择,避免了教师成为替代幼儿选择的可能。
但是在介入指导的过程中,我觉得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先等待再介入。等待体现了教师对幼儿年龄特点的理解与尊重,等待为幼儿思维的产生提供了可能与空间。这种等待并不等同于放任,而是在观察的基础上给于幼儿自我探索和自我建构的机会,是为了寻求更好的介入时机,运用合适的介入方式,以求更有效地推动幼儿思维。 四、注重讲评环节,推动幼儿思维。
当然教师在最后讲评环节,讲评一定要遵循小班的年龄特点,语言表达应力求突出直观性、趣味性,情境性。 如“动物乐园”中孩子为动物构建的房子都是差不多高。作为自主性游戏游戏,可以让幼儿随意构建,但作为个别化学习的内容,必须要有构建的要求。于是我让孩子围坐在动物乐园之前,欣赏孩子为动物构建的房子,说:“今天小动物都非常开心,说要谢谢小二班的小朋友,谢谢你们为它们搭了漂亮的房子,可是有一个动物却不开心,你们知道是谁呀?为什么你觉得是它呢?然后教师以动物的口吻说:我长得这么高,这么胖,可是房子却这么矮,我的身体和头都露在外面,我怎么住啊?你们能不能帮我搭一个又高又大的房子呀?即教师要运用生动形象的、富有趣味的语言去启发引导幼儿思考或探索,应该根据动物的大小、高矮来构建相应的房子。
个别化活动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教师要为幼儿的个别化学习创设宽松的环境和提供适宜的材料,让幼儿能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自由选择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我们的孩子在成长、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在一天一天的进行着,主题变了、孩子们的经验水平、兴趣热点以及需求都在不断地变化。我们的个别化学习的内容也在这样的基础上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着。教师要不断记录孩子在学习中的状态和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这次我班的突发事件,让我深刻地反思到我自己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足:工作还不够细致、不够雷厉风行。因为许多照片、资料没能及时记录和保留,使工作总结造成了一定困难,缺少一手资料的分析会显得有点单薄和苍白,因为案例分析是教师反思自己,及时调整教育行为,寻找有效措施的最好方法。因此,今后要改变工作习惯,及时记录,掌握第一手资料,使个别化学习能更有效地为孩子服务 ,从而寻找更多的有效指导措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806022f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