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汉语旁系血亲称谓的亲疏之别

2022-07-11 11:17:3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谈汉语旁系血亲称谓的亲疏之别》,欢迎阅读!
血亲,汉语,亲疏,称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谈汉语旁系血亲称谓的亲疏之别

作者:刘晓洁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科技·下旬刊》2013年第11

摘要:语言文字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文化紧密联系并相互影响。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是随着中华五千年历史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必然深刻地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内涵。每一种语言的称谓系统中都蕴藏着一个民族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文化依赖的两大政治制度之一的宗法制度就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语言 文字 汉语 称谓 亲疏 民族 文化 影响 1 宗法制影响下的亲疏之别

亲属称谓复杂详密的民族,其宗法体制必定十分成熟完备,家族在社会生活中所占的地位相当重要,所起的作用也很大。[1]宗法制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易中天先生在《闲话中国人》一书中提出了内外有别,亲疏有差,长幼有序,贵贱有等,是中国古代伦理的全部基础这一观点。[2]汉语在旁系血亲称谓中也表现出重内轻外、重男轻女、重长轻幼和重尊轻卑的特点。

纵观中国的各种亲属称谓,表示核心亲属关系的称谓是作为结构的基础来使用的。旁系血亲称谓有不少是在核心称谓(即宗亲称谓)之前加上区别性成分构成的。表示最近的亲属关系的语素离核心称谓最近,表示最远的亲属关系的语素离核心称谓最远。如,表兄、表弟是在兄、弟之前加上字构成;叔父伯父是分别在前加上构成。 汉民族的亲属称谓词是一个复杂的语义场,为了方便解释汉语旁系血亲称谓的语义特征,现将汉语旁系血亲称谓的语义共性成分分为:辈分、年长、性别。其中:[>]表示辈分高于称呼人,[

宗族组织被称为宗法,即宗族之法。在男权社会里,男子是社会的核心。在中国亲属制里,男系亲属受到强调,其形成的基础是族外婚下的父系宗族组织。父系宗族组织不同于母系宗族组织。关于父系与母系的区别,祝西莹分析认为:母系社会的家庭是公共家庭,公共庭承担着养育孩子的责任;而父系社会的家庭属于个体家庭,其重要的功能包含着生产和养育孩子,因此它对各个亲属关系的划分更为详细,家庭亲属的权利和义务不同,各个亲属的亲疏关系也更为明确。[3]在汉语亲属称谓中,所有的亲属依据族系被分成宗亲外亲非宗)。宗亲属于自己这个家庭,拥有同样的姓氏;而父系亲属中的女性亲属及其后代子孙则为外亲,母系亲属和姻亲也都属于外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汉语对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关系划分得十分清晰,汉语中父系血亲和母系血亲各自使用一个相对独立的称谓系统,两个系统不可以混淆使用,即把父之兄弟之子(堂兄弟)及其后代与父之姊妹之子(外甥)区分开。父之兄弟的后代以冠称,而父之姊妹的后代、母之姊妹的后代和母之兄弟的后代都合用冠称。单从字面讲就是外面外部的意思。父之姊妹一旦结婚就属于丈夫的那个家庭,因为父之姊妹,或者任何在族外婚制下嫁到别的家族去的女性宗亲及其后代子孙,按父系世系的原则,都不再属于自己这个家族,也就是通过婚姻关系发生了世系的改变,减少了她们与原有家族的联系。父之姊妹、母之姊妹以及母之兄弟的后代虽然从血亲关系看分属于不同的系属,但是他们都属于外亲。因此,他们都以冠称也合乎道理。由此也可以推断出,丈夫家的兄弟姐妹比妻子家的兄弟姐妹要亲,兄弟的配偶近于姐妹的配偶。在文学作品中也有反映姑表姨表亲属的称谓。如《红楼梦》第二十回,贾宝玉为了化解林黛玉对薛宝钗的妒意说道:咱们是姑舅姊妹,宝姐姐是两姨姊妹,论亲戚他比你疏。这也印证了姑表亲于姨表的推断。 2 感情影响下的亲疏之别

美国语言学家雅各布森在他的《结束语:语言学和诗学》中认为任何语言都有六个组成因素,它们的相互关系如下: 语境 信息

说话人 受话者 接触 代码

雅各布森认为,任何交流都是由说话人所引起的信息构成的,它的终点是受话者。信息焦点集中于不同的因素并由此形成不同的语言功能:集中于说话人,就形成情感功能;集中于语境,就形成参照功能;集中于接触手段,就形成交际功能。[4]因此当人们使用一个亲属称谓的时候,这个称谓融合于当时的语境,便承载了有关使用这一称谓系统的社会中人们之间关系的许多内容。

不同的亲属关系在人心理上唤起的感情亲疏程度是不同的。感情又可以从两方面去看:理学可以从机体的生理变化来说明感情的本质和种类,社会学却从感情在人和人的关系上去看它所发生的作用。人产生的喜怒哀乐的心理变化固然是生理现象,但是总是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而且也会影响人事的关系,因此人的情感和其他个人的行为一样,在社会现象的层面里得到它的意义。 3 旁系血亲称谓泛化现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感情的角度选择称谓词来称呼对方,反映出了中国四海之内皆一家的传统思想,同时也有重视人际关系的文化心理。

用血缘关系的称谓来称呼非家族成员的现象可谓是汉语亲属称谓的一大独特之处。在中国,可以根据称呼人的年龄和性别选择相应的血缘亲属称谓。如,孩子很自然的会称呼解放军以及其他中青年男子为叔叔。从亲缘关系讲,叔叔是父亲的弟弟。在上面的例子中,被称谓者的辈分与年龄不一定与称谓者的父辈相当。这类叔叔,不但有称谓的功用,还表达着某种情感。警察叔叔就是对从事警察这一职业的男性的礼貌称谓。再如,锋叔叔这一短语,除了指称作用外,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雷锋的尊敬和爱戴之情。分析语用实际,可知叔叔这一称谓已或多或少地附加了崇敬的含义。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使用亲属血缘称谓称呼非家庭成员的时候,几乎所有用于称呼非亲属的旁系血亲称谓都是父系血亲,而不使用母系血亲称谓。比如,伯伯、叔叔、(大)侄子,只有阿姨一词除外。这一现象也反映了重男轻女,以及以父系为基础的宗法制在现代语言应用中的遗存。

阿姨作为仅有的一个来源于母系亲属称谓的泛化

了的称谓词语,其产生有着深刻的动因,胡培安提出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语言自身称谓缺位的矛盾性的观点。[5]辛亥革命以后,尤其是五四文化运动以后,封建思想逐步被剥离,女性的人格意识开始觉醒。女性所参与的社会活动逐渐增多,这就要求语言系统要做出相应的反应。弥补缺位的方法有语言内部的自我组织和调整,阿姨一词将原属于亲属称谓的义项增加,泛化为交际对象的指称。

《汉语大词典》中关于阿姨6个义项,阿姨除了表示姨母妻子的姊妹以及的亲属关系外,还代表对比丘尼的称呼、称呼跟母亲年岁差不多的妇女、称保育员或保姆。最后两个义项很明显体现了阿姨补充交际需要的结果。在社会前进发展中,旁系血亲称谓也在逐步推动着现代汉语称谓系统的完善。

随着核心家庭(由父母和子女组成的家庭)的比例增

大,独生子女的增多,同胞关系的减少直接导致过去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旁系血亲称谓变得不常用起来,如:大伯、二叔、大表哥等。家族本位思想已经逐步为人本位思想所代替。冲破家庭的束缚,把自己融入社会,使自己成为社会人,这是现代人的意识。父亲和母亲兄弟姐妹的儿女,这些亲属称谓已经被人名或者一些通俗简单的称呼(如:哥哥、姐姐)所代替,这种简化反映出严格区分血缘远近差别的传统聚居式家族的解体,传统宗法和伦理观念的淡化。汉语传统的亲属称谓出现了简化的趋势,合流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曹志耘.语言差异与文化心理[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34.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易中天.闲话中国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234.

[3]祝西莹.从汉语称谓语看宗法观念对国人思想意识的影响[J].西北大学学报,2005155-158.

[4]Jacobson R.Closing StatementLinguistics and Poetics [A].Sebeok Thomas A.Style in Language[C].Cambridge Mass MIT Press1961350-377.

[5]胡培安.阿姨”[J].修辞学习20042):18-2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7fc7256a1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3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