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的气象知识

2022-04-08 07:13:4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中的气象知识》,欢迎阅读!
诗中,气象知识
唐诗中的气象知识

湖北省宜昌市第七中学 何秉睿 邮编:443000 中华文化渊远流长,浩如烟海,唐诗就是这中华文化一支最为绚丽的奇葩。唐诗博大精深,艺术成就之高自不必言,同时唐诗中也包含有极为广博的科学知识,其中地理知识、气象知识尤其丰富。本文就来谈一谈唐诗中的气象知识。

“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这是边塞诗人张敬忠在其名作《边词》中为我们描述的北国春景。五原,即今日内蒙古河套平原;长安,即西安;河,即黄河。五原大约位于北纬41度,相对于我国南方纬度较高,冬长夏短,所以春天来得迟,秋季来得早。当长安已是花落春去之时,五原的黄河才开始解冻;当长安还处于秋高气爽之时,五原的黄河段已经开始封冻。这首诗充分说明了气温、季节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地理原理。

大诗人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诗中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大林寺位于庐山香炉峰下,海拔在1000米左右,气温比山脚下低得多,春天来得也迟,所以白居易感叹山下人间春天已不再有,山上却是桃花盛开时。在诗人的感叹声中,我们又知道了气温、陆地自然景观随海拔高度垂直变化,即垂直地带性特征。

又一位边塞诗人王之涣在《出塞》中写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是我国西北新疆、甘肃一带少数民族(主要是羌族)的一种常用乐器。春风,即来源于太平洋、印度洋的偏南季风。玉门关,在甘肃西部,河西走廊的西端。春季到来,太阳直射点北移,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中心逐渐强盛起来,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高压中心西侧的偏南气流从海洋上带来暖湿气流开始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登陆,我国沿海一带开始进入雨季。随着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西伸北进,锋面雨带逐渐北移,影响范围逐渐增大,沿途形成丰富的降水。由于山岭的重重阻挡,夏季风向西北方向的前进受阻,只能到达甘肃河西走廊一带,却过不了玉门关,这就造成了我国西北沙漠戈壁广布的自然风貌。王之涣的诗作反映了海陆分布、夏季风对我国降水分布的影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诗反映了我国东部地区在春季由于气温升高,空气对流活动加强,锋面与气旋活动频繁,同时海洋气流开始吹向大陆,从而使得降水开始增加,天气复杂多变。李商隐的诗一贯给人以诲涩难懂之感,但其《夜雨寄北》却让人对“巴山夜雨”印象深刻。原诗写道,“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不知诗人是要与其妻子还是情人抑或是朋友“共剪西窗烛”,巴山夜雨已经将诗人寂聊、思念亲友表现得淋漓尽致。巴山,这里代指四川盆地。四川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夜晚盆地内部降温慢,四周山顶降温快,由于这种温度差异,盆地内部形成比较有规律的上升气流。在气流的上升过程中,空气中水汽凝结,成云致雨,巴山夜雨也就成为一种经常的气象现象。

前述诗作所表现出来的气象知识大都与春有关,与地形有关,而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篇诗作中却为我们描述了另外一番景象:“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胡天,即胡人长期居住


生存的地方,根据唐朝的版图,应该指内蒙古河套以北的蒙古大草原。八月是指农历八月,公历应该在9月,时间大约在秋季。秋季以后,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开始活跃起来,频频南下,我国北方便开始受到北风比较强劲的侵袭。寒潮来时,瑞雪飘零,便有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风景。岑参的这首诗不仅勾绘出我国北方草原的辽阔,还形象地描述了北方夏短冬长,冬季风强劲而影响时间长的气候特点。

多读一点唐诗吧,你便多了一份中国传统文化的积累;多了解一点气象知识吧,这使我们的生活多一份色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7fbbdb5856a561253d36f3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