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古代诗词之美》,欢迎阅读!
中国古代诗词之美
中国古代诗词之美 论文学形式的审美意味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的《枫桥夜泊》,在这般宁静祥和的夜晚,一幅古典的画面便浮现在眼前:一个秋天的夜晚,落魄的游子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羁旅之苦的游子。树上的栖鸟发出啼叫,秋夜霜透着浸肌乏骨的寒意,茫茫的夜空正弥漫着漫天的霜华。他一夜未眠,在静夜中忽然听见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清愁······
一首简单的七言律诗,却能让人浮想联翩,这就是文学的审美价值。 有意味的形式,它主宰着作品,能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所以各类的艺术形式都具有相对对立的审美价值,而文学作品中这种相对独立的形式美在是诗歌中表现得最为显著。
中华民族有着辉煌灿烂的五千年历史, 创造了独特的, 令我们引以为豪的中华文明。在这种文明中, 中国的古代文学, 无疑是极具特色, 极有代表性的。从抑扬顿挫、节奏铿锵的诗词形式上, 从一唱三叹、慷慨余哀的情感抒发上, 从“神韵”“意境”等鲜明民族审美趣味上, 我们得出“中国古代文学是一种审美性的文学”这样的结论, 应该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
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花池。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简单的几句却渲染了一
种离别的感伤,表现出一种凄凄的哀怨与无限的愁苦;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则为让人联想到一个孤寂的黄昏,习习的冷风,透骨的寒;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云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烟,列缺霹雳,秋鸾崩摧”,琅琅上口中,一种浪漫,豪迈大气的情怀就呼之欲出,令人回味无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优美的动人的春景,一种心跳的悸动,此起彼伏······
诗词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体现的审美追求也是不同的。可从不同诗人所写的诗词中,所强调与表现的不同,就有了自己独特的审美崇高与范畴,于是,他们的审美追求却跃然于纸底。
几千年来, 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中, 诗词有着自己特殊的话语世界。它不像西方文论话语那样, 具有严密的思辨体系, 明晰的概念内涵。它往往用简单的语言描绘来表示抽象的画面, 或者给你再现一个环境或氛围, 让你从中去体会蕴涵的意味。而在这其中我们却能发现无处不发现“美”这个充满意象的色彩斑斓的世界, 这种“美”显得圆润而不枯燥, 蕴藉而不直露, 综合而不零碎, 证明着“中国古代诗词之美”这样一个命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7d200f2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