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红楼梦》主要人物分析之钗黛论》,欢迎阅读!
《红楼梦》主要人物分析之钗黛论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中塑造了不胜枚举的人物形象,脍炙人口者也是有许多,所以在“红学”中形成了一门以红楼人物为研究对象的学问—红楼人物学。《红楼梦》中人物的塑造,尤以众多女性形象的塑造最为后世称道,红楼人物学是“红学”的生命与核心。从很久以来,研究者都有意无意的围绕着《红楼梦》中的人物来展开和深入。从人物形象探析折射出的复杂深刻的心理内涵和精神特质,从而更为有效的发掘文学形象的艺术价值,表现了人物形象研究向上和向内发展的动力趋势。 一、现实意义
从《红楼梦》出世以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乃至刘姥姥、焦大都成了人们熟悉的人物。在广大人们中,多少人为贾宝玉叹息,为林黛玉流泪,痛恨王熙凤,绝不因为曹雪芹的生卒年月尚未考证清楚而发生影响。为什么?因为作品本身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表现了人物性格,直接发生启发读者思想认识、激动读者情感的作用。所以要了解读者的创作思想,还要面对作品本身。本文着重分析薛宝钗和林黛玉的比较,薛宝钗和林黛玉在全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是本书中两大主人公,对于人们研究红学有着深刻的意义。因为说起《红楼梦》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给大家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大概非林黛玉与薛宝钗两位莫属。自成书问世以来,对这两位人物品评的高下就从未停止过,由此可见这两人物形象的深刻性与复杂性,薛宝钗尤其如此。 二、钗黛分论
对于林黛玉的评价褒贬不一,褒之者认为她是个率真、深情、才华横溢、言语锋利的女诗人,贬她的人认为她是一个善愁善哭、咳嗽、咳血、身材体弱多病,这样的身体缺憾,无论面貌、体态、才思怎样好,也不是理想的美人。倘若真与宝玉成亲,两人很快因病同归于尽,而且她多愁善感,爱哭,心地狭窄,好使小性子,说话尖酸,体弱多病,孤芳自赏,目无下尘,完全不符合封建传统的审美观念。而且她肆无忌惮,光芒过露、恃才傲物,慧眼五铢,错认知己、顽固、过分沉溺于那个未定的婚姻问题,因此只能把她看做一个可以同情并不值得爱慕的人。林黛玉似乎不知道除了恋爱以外,人生还有其他更重要的生活内容,也看不到恋爱以外还存在着一个客观的世界。她把全部自我沉浸在感情的深海里,呼吸咀嚼着这里边的一切,从这里面酿造出她自己的性灵,嗜好,妒恨,以及她精巧的语言与优美的诗歌。她冰雪聪明,善于诙谐,爱情执着,对于她所爱的人有时也很温柔。林黛玉性格上的最强烈的色彩是悲哀和愁苦,她是中国封建社会不幸女子的典型,如果只用叛逆者来说明林黛玉的性格,则很难纲举目张的揭开这一艺术典型的全部内涵。虽然林黛玉的性格是叛逆精神,但还有着敏感多疑,桀骜不驯,贵族情调,诗人气质,而且,诗的境界,诗的氛围培育了她博得读者的同情和爱怜。这一艺术形象渗透着诗情的个性特征,可以说是中国小说史上一个辉煌的独特的创造。因此,林黛玉的怨愤心态,生命人格和生死价值观念,表现一个觉醒了的女性对个体生命和青春的高度重视,反映了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某种背叛和超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林黛玉可以看做整个中国文学史的第一女主人公。她是凝聚着本民族文化的精英。从现代价值观念角度来看,林黛玉形象超越群芳之处就在于自主意识或个体意识的觉醒,那些传统的东西同新的素质结合,强化了人物性格的真正独立性和独特性,使林黛玉成为独一无二的。然而,小说中的生命是无止境的,它必须接受一代又一代读者的欣赏、解读、评价,这一点在薛宝钗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薛宝钗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形象,与林黛玉多受到世人礼遇的待遇相比,宝钗的评价经历了太多的大起大落,有爱她的端庄贤淑,有赞赏她的聪慧,但有人也恨不得她死的,评价褒贬不一。对于宝钗和黛玉,有人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黛玉是一个情感过敏的女孩子,宝钗则是一个具有高度理智的成人,黛玉多疑,宝钗则机智深沉。黛玉毕生只爱宝哥一人,而宝钗则是贾府合家上下个个欢迎。黛玉好比孤臣,宝钗俨然一个贤妻良母黛玉好比一个诗人牢骚满腹,宝钗好比巧人大红大紫。黛玉口角尖酸
固然讨嫌,宝钗世情十足惹人讨厌。宝钗和黛玉的性格完全背道而驰,但是无论就作者而言,还是就读者而言,她们都是一种审美理念的感性显现,如果能够更好的分析二者的形象,那么把她们放在一起也不失为一种合理的探索。 一、钗黛合一
从通篇《红楼梦》来看,林黛玉本就是个悲剧性人物,无论从她身世、性格,还是当时的社会环境上看,都不可能让黛玉的人生有好结局,因为家庭观念、封建宗法思想,是不可能容忍她和宝玉的爱情开花结果,一个痴情女子面对无果的爱情、奈何她再博学、再聪慧孤傲,也终将敌不过社会大环境,悲剧结局自是意料中事。对封建统治集团所赞美的薛宝钗,作者刻画出她俨然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正统闺阁少女的典型,但也指出她维护利益个人地位而缺乏真实的人性。 在“花招绣带,柳拂香风”的大观园,黛玉、宝钗无疑是美中魁首。相对于“娇袭一身之病”的黛玉来说,宝钗的健康美又要略胜一筹。对于宝钗和黛玉,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形式上的钗黛合一就是为了突出她们在小说里并列女主人公的地位,而且合一和对立也并不矛盾,因为她们是对立中的统一,正符合中国传统的哲学理论和审美概念。宝钗和黛玉是中国古典文化熔铸出来的艺术典型,分别代表着礼和诗的两个不同的文化流派。前者是宝钗,后者是黛玉,一个是道德精神,一个是艺术精神,共同象征着中国文化传统文化。林薛象征着中国古代士大夫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两种不同生存方式。薛宝钗人物形象表现出曹雪芹对儒家文化深刻的理解和冷静的审视,具有鲜明的实践理性色彩,她是群体意识的产物;而林黛玉则流露出曹雪芹对美好人性的呼唤,对人生理想的执着,她的身上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独立人格的传统,是一个个体意识的产物。宝钗黛玉便是作家对所欣赏的女性性格两极的高度概括,这两极的美各具特色,难分轩轾。宝钗黛玉合一就是指她们体现着统一人性的两个方面,合起来就构成一个太极图。宝钗和黛玉是人性中不同的两极,既是作家对生活经验的智慧总结,也是作家对人性体验的美学深化。她们代表了人性最基本的悖论,既是感情的、欲望的、任性的、自我的、自然的、充分的,又是理性的,道德的,群体的,有谋略的,自我控制的。因此,注重现实生活的人们,你去喜欢薛宝钗的,倾向性灵生活的人们,你爱慕着林黛玉吧,人类中间永远存在着把握现实功利与追求艺术境界的两派,一个人自己也常常可能陷在实际福利与意境憧憬的矛盾中。林黛玉与薛宝钗两种典型,正是《红楼梦》作者根据这种客观的事实所创造出来的形象。
对于人物的描写,作者曹雪芹花了很多功夫去写,每个人都各自有各自的特点,为什么《红楼梦》诞生以后能很快地引起广泛的影响?这是因为作者不但创造出动人的人物形象,还通过作品大胆地揭开了一个社会秘密。曹雪芹虽然没有专门的诗歌学识,但是在作品中却借着人物进行了不少的创作理论的写作。作品的博大精深需要作家有深厚的文化积累作为其思想底蕴,而伟大的作品的诞生正要求作家从传统的文化积淀中提取精华,从而在自己的作品中折射出文化与审美的光芒。《红楼梦》人物形象与国外文学艺术形象相比较,同时也表现出了跨文化的思想,直到今天,《红楼梦》仍然成为我们认识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最后崩溃阶段的历史宝典,成为我们民族文学最优秀的遗产之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787927069dc5022abea0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