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与意境

2022-04-23 08:16: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与意境》,欢迎阅读!
古诗,意境


在古诗中教会学生把握意境

辽宁省阜新市第一职专 牛福文

内容提要

诗歌教学要求教师能从审美这个角度来指导学生感受作品中那字里行间的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而古诗的艺术价值在于它创造了美妙的意境,这是诗歌的生命,是灵魂。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古诗教学中怎样教会学生把握意境。一是范读渲染,引发意境;二是激发想象,感受意境;三是学生自赏,发觉意境。

这三个环节由浅入深,不断强化,长期训练,效果颇。 【关键词】

古诗教学 引发意境 感受意境 发觉意境

古诗是各级各层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原因是意境优美。意境,文学作品中主观与客观、意与境的高度统一和自然融合所形成的艺术境界。的价值就凝结于诗的意境之中。诗歌教学要求教师能从审美这个角度来指导学生感受作品中那字里行间的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叶圣陶曾经说过:“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的目的无非是接受美的经验、得到人生的享用。”叶老这句话道出了古诗教学的主导方向。那么,在古诗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把握住诗的意境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范读渲染,引发意境

刘勰《文心雕龙》中曾经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情感是沟通作者和读者间的纽带,诗人原有某种强烈的感情,在接触物境时能把这种感情融入其中,把它抒发出来,于是客观物境便带上了诗人主管的情意。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当利用范读把作品中作者的主观情感再现出来,从情感上引发学生心灵的情愫,诱发学生的感情,使学生在听读中初步感受到作者的主观情感,从而引起学生对所学诗歌的兴趣,产生了解作品意境的欲望,随着教师的诵读而渐入意境之中。

不同的诗感情互异,有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有对高尚情操的赞扬,有对美好事物被毁灭的哀怨,有对腐朽事物的怒斥„„针对抒发不同情感的诗歌,教师范读的语调要赋予变化,要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感情或慷慨激昂,如大海波




涛;或流畅自然,如莺歌燕语;或轻言细语,如春雨润物,不一而足。总之,范读要充满感染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美妙的意境中。例如王维的诗《山居秋暝》可算是“诗中有画”的典范,诗中有明月照松林的宁静;“竹喧”“莲动”的喧闹;有翠竹清泉的悦目色彩。如此清新宁静富有生机的图景,教师范读时应当满怀喜悦、充溢着对美的追求的情感,这样才会将学生引入到本诗的意境中去。而杜甫的《登高》则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范读时应当语气低沉并渗透着悲凉,学生听了才能收到感染,从而进入诗的意境。

二、激发想象,感受意境

爱因斯坦说得好:“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则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古诗中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无限的情趣意味只有通过学生的想象,才能充分地被把握。想象伴随着感情使读者领悟到诗的意境。如果在学习中没有想象这一过程,无论多么优美的诗句也只有符号的抽象意义,而体味不到美妙的意境。

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寻找诗中与学生生活的相通点,启发学生展想象的翅膀,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充实、丰富诗歌的意境,更生动更全面地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如《山居秋暝》写景的主要部分只是中间的两联,其中有视觉意象又有听觉意象,动态美又有静态美,有远景又有近景,有自然美又有生活美,怎样把这些内容串联起来呢?只有靠想象。通过想象,在学生眼前勾勒出一幅优美的图画,造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创造性地拓展画面内容,可以合理地想象出村庄、炊烟、花草、飞鸟等物象,使内容变得更加丰实,构成最理想的境界,从而更直接地表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最大限度地感受诗的意境美。再如《登鹳雀楼》这首诗,教师可引导学生展现这样一幅图画:一轮红日沿着远山渐渐落下,漫天彩霞,波涛汹涌的黄河浩浩荡荡,一泻千里,在金光中向大海奔腾流去。这样就构成了一种立体的美,展现出祖国的江山如此壮丽,令人神往。如此美的景色怎样欣赏更淋漓尽致呢?学生就自然领会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艺术境界,使学生感受到“更上一层楼”看到的不仅是等鹳雀楼千里之内的景色,而且还能“看”到万里之外的巍峨的昆仑、无际的东海。这样才能体验到作者对大自然的钟爱之前,为之心旷神怡。

三、学生自赏,发觉意境




在古诗教学中要把握意境,必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发掘。古诗留给我们十分广阔的天地,“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尽力达到更深的独特感受。如《登鹳雀楼》如果没有学生的自我领悟过程,只能理解这首诗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抒发的是诗人昂扬向上的激情。但这些还不够,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表面看到这首诗是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领悟到其深含的哲理:由“站得高,看得远”的境界,进而领悟到生活境界的追求要往高处看,登高的境界是永无止境的,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的追求。

再如《登幽州台歌》这首诗,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寻觅带其巨大艺术魅力。从诗的表层意思看,它描述的是作者登高的凄凉感慨,而它实际上展现的是深刻而又复杂的人生体验,展现的是个人、历史和宇宙之间的关系,有普遍的意义。因此教师应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掘意境,不仅要体验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还要有独特的新的感受。着不仅有巩固性,而且还有开拓型,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思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骏 《培养人文素养传承民族精神》 《北京教育200711

[2]叶桂霞 陈兆雄 《古诗配画创作指导模式初探》 《基础教育参考》200706 [3] 冯庶美 《创新教学情境初探》 2007 1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76a0329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1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