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

2022-04-08 09:15:2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12《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欢迎阅读!
荆门,送别,唐诗
12.《渡荆门送别》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字词,想象画面,感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2.过程与方法:同题扩读,体验本课学习的鉴赏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画面,感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想象画面,感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二、教学重点:明确写景手法的提问方式,积累写景手法的专业术语。

三、教学难点:推敲答案语言,规范答题模式,使形成的答案准确、流畅、雅致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点拨法。 3.品评鉴赏法。 4.体验法。

初读诗歌,说说感受

①导入:同学们,课间我们听的是吟唱版的《渡荆门送别》。每当乐声乍起,歌韵初扬,我就心醉神驰,仿佛已经穿越千年的时空隧道,和李白在荆门的长江上把臂同舟共游了。

②介绍荆门山:荆门山在现在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形势险要。人们常把荆门山称作“蜀楚咽喉”。等到长江冲出峥嵘突兀的荆门山口,才真正流入江汉平原地带,水面骤然变得宽阔,江流也随之显出舒展奔放的姿态。 ③介绍诗人:(出示幻灯片)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李白

那一年,李白25岁,第一次离开故乡蜀地,此时舟出荆门山,故乡在身后,他乡在眼前,人生的征程与壮游从此开始。今天我们来学习记录这段旅程的诗歌《渡荆门送别》(板书课题) ④自由朗读诗歌:用一两个词语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提示:豪迈、雄健、壮阔、深情、富有想象等。 ⑤根据学生的感受,朗读全诗。可以有不同的朗读处理,用最能渲染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的方式演绎《渡荆门送别》

2.想象画面,领略意境 ①再读诗歌,想象画面:

苏轼赞王维的诗画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高明的诗人都是善于营造画面的。(板书诗中有画) 朗读全诗,闭上眼睛回味,诗人为我们呈现了哪些画面?

(可以采用“男生读一二联,女生体会;女生读三四联,男生体会”的方式进行。 ②根据想象,展现画面:

同学们的脑海里已经有了依稀的画面,让我们和诗人的心灵靠得再近一些,走到画面里去。来,我们化身为李白吧!

(出示幻灯片)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示例:我看见天险雄秀的荆门山渐渐远去,漫长的水路把我带到了楚地,家乡已经十分遥远,眼前是平阔的江面。我心里充满憧憬,就要去新天地闯荡,迎接我的会是怎样的舞台? ③梳理想象,找出依据:

根据示例,找出想象在诗歌中的依据。 渡:(水路) 远:(家乡已经十分遥远了)

“渡远”与“远渡”比较:“渡远”有主动追求闯荡之意,“远渡”显得平实。荆门:(天险雄秀)外:陌生场地;游:去新天地,内心憧憬。 ④仿照示例,呈现画面:

如果我们想象的画面能够把握诗人的内心世界,引起大家的联想,那应该说就是非常成功的。现在请大家仿照老师的例子,小组合作,选择一联,展开想象,用第一人称来描述此情此景。(提醒第三联画面有时间的变化,夜晚我看见……黎明我看见) ⑤评析画面,落实想象:

采用以下的方法评析想象的是否合理。内容上看想象是否有据;形式上可以采用一个小组展示后,自己小组找理由证明,其他小组评价;或一个小组描述后,请其他小组说说其想象的依据。

⑥小结:“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我们用自己丰富的想象了解了诗歌所营造的情境画面,也触摸到了诗人憧憬、豪迈、喜悦、依恋的心灵。 (板书画中有情)


(三)品味余味,体悟情感

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比较本首诗与传统送别诗的异同,充分体会诗人的感情,解决下面的问题。 1.《渡荆门送别》是传统的送别诗吗? 提示:送别有友人,诗中却没有“友”。 2.回顾李白的送别诗

提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孟浩然之广陵》、“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友人》 3.本诗中的“送别”之意体现在哪里?

提示:磨句。和传统的送别诗不同,送别诗人不是朋友,而是故乡的水,这样的送别实在是别具一格。 4.有些版本里,“怜”也写作“连”,朗读体会哪个版本更好 “怜”与“连”比较:

提示:“连”只有联系之意,缺少人与物的融合。“怜”是互相的,故乡爱诗人,诗人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补充资料:青莲乡的通口河与平通河,汇流成涪江经嘉陵江注入长江。 5.感受末句的委婉情味

李白自5岁开始读书,15学习剑术,直至25岁远渡荆门,一向在蜀地生活,此次出行,面对流过蜀地的江水,不禁产生故乡情。但诗人为什么不直接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本无感情的故乡水怀着深情厚意,恋恋不舍一路护送,万里相随呢?

提示:原文委婉尽致,极有情味。李白赋予了自然江水情感和生命力,流水似乎也变得多情,世界因诗人的多情而呈现为多情。

6.这一份对故乡的多情,并不仅仅在尾联体现,而是贯穿整首诗。诗中哪些地方也体现了“送别”之意? 从:本意“作”,不妨释“顺”或“随”,李白驾船顺着流水来到了荆门,逆水回望,家乡的渡头无影无踪。流水陪伴之意可咀嚼。

随:船在动,山一路跟随着动,一直跟随到荆门山,才与我告别。

入:长江一直流入天地的尽头,会一直看着作者奔向前程,而无论李白走多远,故乡的山水都会装在他的心中。

仍:始终,回应上文,说明以上所写之景,皆与“故乡水”有关。明月是江心的明月,云朵是江上的云朵,作者的视野,始终没有离开故乡的水。

小结: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论道:“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清·沈德潜《唐诗别裁》)现在我们可以告诉沈德潜送别之意不仅有,而且还很浓。长江是一根弦,青山、秀水、明月、彩云便是长江弦上奏出的雄伟奇丽的歌。游子即使远行千里,也一定不会忘记故乡。这种浓厚的情意在短短几个字中便尽显无遗,真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我们走进了一个情景交融、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这个空间便是意境,它引发我们的遐想,触动我们的灵魂,也能体悟诗人的情感。让我们用朗读再一次进入那一幅幅富有情感的画面吧。(板书:意境)

(四)拓展阅读,把握诗意

李白曾三渡三峡,每一次都关系着他的前途和命运。同样是写三峡,情感却不尽相同。我们透过诗歌呈现的画面,来感受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情。

1.拓展一。联系学生熟知的李白诗作。我们熟知的《朝发白帝彩云间》一诗,是李白获罪流放时接到大赦的诏书,他快乐得像个孩子,口占一绝:(出示幻灯片)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学生朗读,简单交流从文字中体会到的情感。这里的喜悦之情合着流水都洋溢在诗句中。 2.拓展二。此前一年,流放时李白所写的《上三峡》却写尽了时光难度,逆境难熬的心情。(幻灯片)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上三峡》 学生朗读,简单交流从文字中体会到的情感。 3.拓展三。(出示幻灯片)王国维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

这种“真”是可以检验的,即能否让人具体感受到。李白是以生命的激情来面对山水的,他笔下的山水无不融入了诗人强烈浓郁的情感基因,因而放射出动人心魄的个性美。情感出境界。 小结:(幻灯片)“读诗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培养我们有一颗美好的活泼不死的心灵。”(叶嘉莹) 今天我们透过诗歌的语言,融入自己的想象,通过品读画面,感受到了诗人的喜、悲、欢、苦,触摸到了一个鲜活的生命,我们的心灵也变得丰富起来。这就是诗歌带来的魅力。

轻舟载着他超凡脱俗的诗魂远去了,而悠悠的长江水,永远在人们心中奔腾。来,让我们送送李白,再一次吟咏《渡荆门送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7515b0c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6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