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意象在家园意识中的象征意义与情感寄托》,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意象在家园意识中的象征意义与情感寄托
作者:林昌盛等
来源:《新高考·语文学习(高一高二)》2015年第06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仿佛很适得写愁思。尤其此曲,无一言直道相思之苦,却无一句不含惆怅之恨。游子之思,顿作苍凉秋景,催人泪下。这便是意象的魅力,不须苦心地解说,一目了然的寄托自然给人无限遐思。而此种寄托与象征的妙法,在家园之画中尤有画龙点睛之最。
然而,人又是如何培养出这一触及内心的对意象的亲近之感呢?家园是人的依赖,先有家的保护与哺育,然后才会有精神的萌发与滋长,一个人在一片土地上生活劳作,休憩,一个地方就被赋予了特殊意义。这个家也就不只是人与物的交融,亦是人生追求的驻点。韩少功先生说: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拥有故乡。我以为不假。家园的构建,因自己的参与才会产生一种值得延续的根的情感。而在此中,在时间与空间的陪伴里,人与周遭的一切形成“生死契阔,与子成说”的终身依赖,而这些在人成长的记忆里都将以意象维系和铭记。所说,意象之于人的象征与寄托来自人与物经久的相伴与渗透。曾读《一个人的村庄》,刘亮程的村庄就是伴随着他的成长而发育来的。
当我们读到“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之句,愁思怀远之心不由旁人言说,便跃然眼前。这种传一人之思于万人之心的独特方法,是任何抽象的语言都无法全面表达的。“危栏、斜阳”,可以近乎夸张地说,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基调正是这些多愁善感的词汇联结起来的。至少其中的文人情怀,与凡人的生活意愿在升迁、离聚之间都靠这些能引起共鸣的意象表达和传承。这种“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的伤心与悲凉,象征于“孤村落日残霞”寄托于“轻烟老树寒鸦”。似乎这意象就为中国人这不善言说却善比拟的性格而特定的。中国文学在形成共同的精神寄托,也的的确确依赖于意象的表现。否则诗词成了议论文,就失了其“要眇宜修”之美。秋之萧瑟非落木不能尽其意,同样,这种典型而深刻的象征与寄托,是人们千年经历之总结,多年情感之积淀,所以才会如此广泛地冲击每一个有温度的心灵。
而在大众而经典的意象背后,普遍感情的宏伟意象群之旁还有一种不为普通人分享的私人珍藏。如果说广泛而典型者形成和代表着主色调,那么每个人所独有的意象以及其中寄托的从人生的苦难与欢乐中撷取而来的向往与眷恋将是这幅山水画卷中的一株树、一块顽石、每一条小径……
韦庄五首菩萨蛮,从故乡走向江南,又从江南走向故乡。彳亍徘徊,旁人却只能感其伤而不能味其苦。这其中象征的是自己一生的多磨多难,寄托的是自己的真切的伤感与凄凉。所以今日“红楼别夜”,不同往日之“明月清风”。明月清风时人尽可慨叹,而红楼仅是我的红楼,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6fcad77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