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探析《论语》中的“时中”思想》,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探析《论语》中的“时中”思想
作者:王雪菲
来源:《消费导刊》2018年第17期
摘要:“时中”思想是孔子思想中的一大特色,《论语》对其有着深入阐释。“时”、“中”在用法以及含义上有些许的差别,但究其根本,从它们所要求人们达到的境界来看,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相时而动,取中而行。“时中”的根本在于“义”,以“义”支撑起的“时中”,才是孔子的本意。“时中”绝非是与“内圣外王”对立的思想,而恰恰是相辅相成,有着统一的归宿。 关键词:《论语》 时中 义
“时中”思想是孔子思想中的一大特色,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底蕴之一。孔子认识到尧舜“执中”“使民以时”的重要性,开始将“时”与“中”联系起来,加以发展。随后历代儒学家不断拓宽“时中”思想的内涵,逐渐形成了时中思想的理论体系。 一、历代学者对“时中”思想的研究
早在民国时期,梁启超先生就曾在《时中的孔子》一文中分析孔子对于“时中”的态度,以及孔子思想中蕴含的“中”和“中庸主义”。2003年,董根洪与李智分别在《孔子研究》上发表论文《儒家真精神——“时中”》、《析“时中”在孔子生存境域中的魅力》,论述了孔子“时中”思想的形成及其精神意义。此后更有李伟哲、杨世宏、陈科华等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研究。学界对“时中”思想研究经久不衰,尤其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提出后,“时中”思想作为符合唯物辩证理论、追求积极进取精神的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孔子一生“述而不作”,《论语》作为孔子及其弟子以及再传弟子集中编纂的关于孔子及弟子言行的典籍,可以说是对孔子思想最直接的记录。所以本文将从《论语》入手,对其中所表现出的“时中”思想进行分析,从思想发生的源头探究“时中”思想的相关问题。 二、孔子思想中的“时”与“中”
“时”从字面上讲就是时间。《说文》云:“时,四时也”,“凡四时,成岁,有春夏秋冬。”古人认为寒暑交替、草木生息随四时而自然发生。在《论语·阳货》篇中,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当顺应“时”的变化,时行则行,时止而止。孔子还进一步引申,将“时”定义为不同情境下所做出的不同行为。如《论语·宪问》篇中孔子通过评论公叔文子的不言、不笑、不取,并非“呆若木鸡”,而是“时然后言”、“乐然后笑”、“义然后取”,来说明做事并不是教条成规,而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行为,随时而动,合时因而合宜。 “中”在《论语》一书中出现的次数不多,观其出现的语境可知其除了表层的“中间,一半”(《论语·雍也》篇“中道而废”)外,主要是“恰到好处,没有过犹不及的地方”的含义。如《论语·子路》篇“不得中行而与之”,《论语·尧日》篇“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可见“中”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6dfa48d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c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