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美术教学随笔》,欢迎阅读!
美术教学随笔
作者:杜玉倩
来源:《教育周报·教研版》2021年第37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优化 一、结合自己的特点,上出风格
同样一节课,一样的教案,一样的练习,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等不同,会有着不同的教学个性,多样的处理手法,加上学生不一样的思维激发,必然有着不一样的精彩生成。有的人幽默风趣,有的人富有童趣,有的人严谨认真,有的人亲切和蔼,还有的人说话如涓涓细流,娓娓道来。这些都是每个人的特色,如果能好好利用自身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计划,那么一定是一堂极具个人魅力的美术课。
教师的状态,情绪是可以相互感染的,自己的风格同时能吸引这学生跟随你的脚步。在我听的《神奇的大公鸡》过程中,公鸡的神和形是和孩子的互动中自然而然完成的,老师表演者大公鸡高高的鸡冠,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走起路来一扭一扭的,时不时的发出哦哦哦的叫声,可神气啦!老师边说着边画着,这时孩子已经陶醉在角色中,他们也学着老师的模样与大公鸡交融了。趁此机会,几只大公鸡同时挺着胸,昂着头,雄赳赳气昂昂地向老师走来,老师非常和蔼地亲亲他们、抱抱他们,请大公鸡们回到座位上吧。学生依旧非常卖力的表演着。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公鸡的形象跃然纸上,瞬间鲜活起来,赋予了大公鸡新的生命。 二、结合地域特点,上出风情
去年,非常幸运的机会,观摩了一次浙江省小学美术“欣赏·评述”领域课堂教学,留下了不少印象。在《世界遗产》这一课中,老师先欣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并且介绍了分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文化与自然并存遗产。在介绍自然遗产的时候,他们的家乡正因为有着4A级风景区的江郎山,让学生自豪了不少,不仅是提升小学美术课程价值的需要,也是传承当地地域文化,让学生感受自然美,陶冶美术情操的需要。
然而一位來自温州泰顺的老师的《世界遗产》的课更吸引了我的注意。她没有过多的介绍知识性的内容,而是开门见山的用一盒木棒搭了一座虹桥一样的拱桥,并让学生尝试搭桥。之后自然而然地引出这种无桥柱、无钉子、无榫卯的拱桥是泰顺的廊桥。
随后边介绍了廊桥的历史文化。在课的最后,老师才介绍了世界遗产,并且说老师家乡的这桥可不可以申遗?结合申遗的要求,娓娓道来,一气呵成。同样介绍了当地的特色,但是就是很自然的融入,没有说教式的内容,是一堂很特别的“欣赏·评述”课。
三、结合美术特点,上出气质
美术学科不同于语文课和劳技课或历史课,是在我们实际的美术教学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冲击机会、加强学生动手实践活动、在广泛上午文化情境中,愉悦的环境下认识美术,体验美术课堂乐趣的学科,是具有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的。、
在《奇妙的点彩画》一课中,老师在多媒体上展示用点画的船,从而引出奇妙的点彩画,然后展出印象派和点彩派,让学生谈感受,说说不同点,从而,导入点彩画是一种不经调和的画。更加清晰明了。点彩画就是通过人眼睛视觉的调和才看出来的。接着,就是展示点彩画大师修拉的作品《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之后,就是让学生以“我是小学徒”自己用点的形式装饰小树,过五分钟,展示学生作品,随意谈感受,再到知识掌握看到圆点,方点等形状,排列的大小疏密方向,强调亮的疏暗的密,再从修拉一幅画《打完到的塞纳河之春》引出色彩点出,点出色彩的冷暖对比,临近色等知识点,最后修改小树。 四、美术互动,上出火花
美术互动造型表现教学指在造型表现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欣赏与体验作用,从而突出欣赏与体验的功能的一种美术互动教学策略。这个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过程:先是欣赏体验积累信息而激发创作热情与冲动,然后是目标定位并以欣赏体验促造型表现和以造型表现促欣赏体验,之后是通过生活化作品和师生交流达到欣赏和造型表现的互动,最后通过回味思考、充实完善、重新创作等达到互评互改的效果。例如在中国花鸟画教学中我就精心挑选了十几幅经典花鸟画的作品,给学生反复欣赏,让学生对中国花鸟画产生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小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选择其中一幅花鸟画进行临摹,结果发现其效果良好;对于有临摹基础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进入创作阶段,让他们感受创作的快乐,这样就可以完成了美术造型表现教学的任务。互动教学中,在临摹之后我又让学生进行了自由创作,由于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学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学生画出了许多有个性又带有浓厚生活气息的绘画作品。因此,欣赏—临摹—创作这个造型表现策略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得到了优化。 常言道:“要给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教会学生知识,首先自己要有丰富的知识。我深深体会到,要想做好老师,首先把自己的学科教学做好,积极钻研,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班里学生喜欢你上课,进而喜欢你、佩服你,使自己的教学得到学生的认可。 一堂好课,只要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质量,运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技巧,都可以达到锦上添花的功效。
迎接挑战,正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身!” 参考文献:
[1]钟平.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 [2]汪洋.互动式儿童美术欣赏教学法研究[J].上海艺术家,2006,(4).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6bbe655f1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e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