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卖炭翁》教学设计 张伊》,欢迎阅读!
《卖炭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研读,分析人物形象,掌握对比手法对凸显文章中心的重要作用。 2.通过课文研读,体会白居易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教学重点:分析卖炭翁与宫使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形象的对比凸显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朝有一位诗人,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去长安谋官,遭到了当地文人的轻视,说道“长安米贵,居之不易”,意思就是长安的米太贵了,想要住下去不容易。这位少年不慌不忙,拿出自己少年时写的一首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文人大家赞赏,随即留他在长安。这位少年就是白居易。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另一首著名的诗歌《卖炭翁》。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PPT)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朝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语言通俗。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触目惊心的艺术效果。
所谓“宫市”,就是宫廷派宦官到市上去购买物品,任意勒索、掠夺。名为“宫市”,实际上是一种公开的掠夺,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剥削方式。
设计意图:了解白居易诗歌创作的特点以及创作背景,便于学生理解最后宫使掠夺千斤炭的残暴行为,以更深刻的了解诗歌创作意图。
三、预习检测
(1)苍苍:灰白色 (2)何所营:谋求 (3)辗冰辙:同“碾”,轧 (4)翩翩两骑:行动轻快的样子 (5)回车叱牛:大声呵斥 (6)充炭直:同“值”,价钱
设计意图:检测预习状况,帮助学生温习课文重点字词识记,扫除字词障碍以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四、初读感知事件
齐读课文,思考问题: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时间、人物、地点、事件) 明确:雪天南门集市外,卖炭老翁千斤余的炭被朝廷宦官强行掠夺。
设计意图:本文是一首叙事诗,因此对事件的整体把握十分有必要。通过简洁的语言就能让学生明白诗歌的大意。
五、再读分析人物
(一)前12句中,你从哪些地方读出卖炭翁生活艰辛? 明确: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点出了卖炭翁的身份及工作地点,说明他的社会阶层十分低下,属于底层劳动人民,而且长期从事繁重的砍柴烧炭工作,十分辛苦。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句话是外貌描写,写出他年岁已老,但脸上沾满灰尘,蓬头垢面,由于从事烧炭卖炭的工作,手指全是黑色的。写出他生活的不易。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是设问句,一问一答,写出老翁卖炭的钱仅仅是为了解决家人温饱问题,辛苦卖炭也只能解决最基本的生计问题,可见其生活之艰辛。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卖炭翁的矛盾心理。身上没有厚衣服,但还是希望天气寒冷,这样他的炭就会卖个好价钱,这种矛盾的心理正折射出他的困苦生活。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架碳车碾冰辙”这句中,“一尺雪”说明雪下得厚,天气寒冷。“晓”字点出老翁出门时间之早,“碾”字体现炭车之重,老翁拉着重重的炭车出门十分不容易。
问:卖炭翁此时会有什么心理?
明确:对生活的期待,有一丝喜悦;怕遇到同行,抢了生意,有一丝紧张;更怕遇到宫使,强买强卖,有一丝担忧。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从早晨到正午,老翁不曾得过一刻停歇,连牛儿都十分饥饿,老翁坐在泥中歇息,可见生活之潦倒、贫困。
总结:前12句通过外貌、心理描写,写出卖炭翁蓬头垢面,工作繁重、生活艰辛,十分不易。特别是人物的心理变化。如:心忧炭贱愿天寒是一种宁愿自己穿不暖也希望天气寒冷,把炭卖个好价钱的矛盾心理,晓驾炭车碾冰辙时的紧张、不安又对生活充满期待时的复杂心理,这些都能体会到老翁生活的艰辛。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对人物的外貌、心理分析人物的形象。尤其抓住人物心理变化分析。
(二)读后8句,宫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明确:“翩翩两骑来是谁?”——分析老翁此刻心理:十分担忧,遇到宫使,恐怕炭要不保了。
“翩翩”说明行动轻快,生活安逸。“黄衣使者白衫儿”说明衣着光鲜。 “把”“称”“叱”“牵”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宫使强行掠夺炭的残酷,不留一点余地。 面对宫使掠夺,老翁只能“惜不得”,表现了老翁的无可奈何、忍气吞声。 总结:宫使给人留下的印象——衣着光鲜、行动轻快、装腔作势、蛮横跋扈 设计意图:通过不断朗读感悟宫使的形象。 (三)总结卖炭翁和宫使的形象
明确:卖炭翁——蓬头垢面、忍气吞声 宫使——衣着光鲜、行动轻快、装腔作势、蛮横跋扈 这两个人物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突出了卖炭翁的地位低下、生活贫困却饱受宫使的蛮横掠夺。
设计意图:通过人物的对比以及卖炭翁心理的变化,可以看出宫使掠夺的残酷,底层劳动人民的无可奈何,只能被欺压。
(六)总结文章主旨 问:卖炭翁的千斤炭和宫使给的半匹红绡一丈绫价值对等吗?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明确: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设计意图: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文章主旨,升华文章中心思想,让人更深刻理解社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6b5e1c156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