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欢迎阅读!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2.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3.学习编写阅读提纲。 二、【知识链接】 1、了解作者
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密执安州的安阿伯,当时他的父亲在密执安大学念书,后来到台湾大学任教。青少年时期,丁肇中是在祖国大陆和台湾度过的,在国内念完 小学和中学后,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59年获得工程学士学位,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63年以福特基金研究生的身分到瑞士日内瓦欧州核研究中心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1964年回到美国,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第二年提升为助理教授。1969年提升为物理学教授。1977年被委任为《核仪器与方法》编辑委员会委员,也是美国、意大利等地物理学会会员,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2、写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在被《暸望》周刊授予“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时的一篇发言稿,节选时省略的内容是:“我非常荣幸地接受<臁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 3、“格物致知”注释补充 格:推究。致:获得。《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意谓推究事物,方能获得事物的知识。宋·洪迈《容斋随笔旧序》:“因命纹梓,播之方舆,以弘博雅之君子,而凡志于格物致知者,资之亦可以穷天下之理云。”严复《原强》:“顾彼西洋以格物致知为学问本始,中国非不尔云也,独何以民智之相越乃如此耶?”(《中国成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 三、【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 (1)注音 丁肇( )中 不知所措( ) (2)理解词义 格物: 致知:
袖手旁观: 不知所措:
2、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2、本文的结论是什么? 3、理清课文结构 四、【合作探究】
1、本文所指出的传统教育的弊端是什么? 2、第4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 3、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什么?
4、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5、第9段讲的是什么道理?
6、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 7、第12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 8、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9、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10、为论证观点,作者举了哪些事例?这些事例之间有什么关系?
五、主题归纳:
六、课堂演练: 课文说:“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想一下,这是不是符合实际?如果是,应该怎样改进?提出你的建议和方法,并把你的 看法写成片断作文。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答案) 【自主学习】 1、肇zh ào措cuò
2、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致知: 获得知识。
袖手旁观: 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2、本文的结论: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
3、提出问题(1---2):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分析问题(3---12):首先,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端。
然后,分析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接着,指出当今的中国学生依然轻视实验精神。
解决问题
得出结论(13): 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 【合作探究】
4、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举研究竹子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动手栽种、研究生长过程、科学的观察。
5、第9段讲的是什么道理? 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而是需要小心具体的计划,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
6、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 思维而不愿动手,功课成绩很好不会做研究。
7、第12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光"用功"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属于举例论证。
8、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9、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第一,寻求真理的堆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 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10、为论证观点,作者举了哪些事例?这些事例之间有什么关系?
王阳明的事例 ;一种竹子的实验;作者本人的经历。 彼此联系,互相对比
主题归纳: 本文就中国学生的现状,指出格物致知的重要性和真正意义,希望我们这一代要培养实验的精神。文章用举事例讲道理论证了中心论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68e9d91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