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与劳动社会学看问题的角度

2022-04-01 05:24: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劳动经济学与劳动社会学看问题的角度》,欢迎阅读!
劳动,社会学,经济学,角度,问题
劳动经济学与劳动社会学看问题的角度

劳动与社会保障班 李晗阳 2009201121



在了解劳动经济学与劳动社会学看问题角度的不同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与劳动社会学的产生以及其基本概念的界定。

劳动经济学是伴随着劳动市场出现,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个经济学的分支。工业革命后,产生了雇佣劳动,与此同时,劳动市场上,如:工资,失业,劳动时间等各类问题也随之突显出来。这就促使了社会科学工作者,特别是经济学家对此进行深入的思考。于是1925出版了历史上第一本正式以劳动经济学命名的教科书。历史表明,市场经济国家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产生了对劳动市场分析和研究的需求,劳动经济学的理论便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和进步。

劳动社会学也是起源于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管理学家对劳动问题的研究劳动社会学”一词最早出现在1959年的法国,此后,劳动社会学这一概念在许多国家流传开来。其与流行的“工业社会学”“企业社会学”“职业社会学”和“产业社会学”等概念相近,其研究内容除“工业社会学”“企业社会学”研究的内容外,研究有关劳动就业、工资分配、劳动保障中的社会问题。由此可见劳动社会学不仅与社会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劳动经济研究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有着近似之处。

在百度百科上查阅这两个学科的学术定义。劳动经济学:研究活劳动这一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效益以及与此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经济学科。其核心是如何以最少的活劳动投入费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包括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而劳动社会学:研究劳动者及其行为、劳动关系、劳动组织、劳动制度和劳动社会过程,以揭示劳动社会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从以上两个定义我们不难发现,劳动社会学与劳动经济学都研究劳动者行为、劳动组织、劳动制度,但两者观察与研究问题的角度不同。

首先从研究对象区分。劳动社会学把人当作劳动者来研究关心的是劳动行为的社会效益,主要任务在于揭示劳动者与各社会变量之间的关系,诸如职业声望对劳动者择业的影响,人际关系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等;应用劳动社会学的知识,有助于获得劳动社会的最佳运行效果。劳动经济学则把人当作劳动力来研究,侧重于劳动行为的经济效益,主要任务在于揭示劳动力与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诸如:劳动力配置与流动的规律,劳动工资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等;应用劳动经济学的知识,可以指导如何以最少的活劳动投入获得最大的价值产出。

其次从研究内容区分。劳动社会学是一门劳动社会研究劳动者,劳动者行为、劳动关系、劳动组织、劳动制度和劳动社会过程,揭示劳动社会的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分支社会学。而劳动经济学这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总结起来,劳动社会学将其研究对象设定为劳动者,即在劳动社会中获得一定职业角色的社会人。而劳动经济学则将研究对象设定为劳动力,即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酬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就其研究内容来说,


劳动社会学所研究的劳动行为和劳动经济学所研究的侧重中点不同。劳动社会学侧重与劳动行为的社会效益,而劳动经济学则强调劳动行为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第三,劳社会学侧重研究劳动者与各社会变量间的关系,如:职业声望对劳动者择业的影响;人际关系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等等。而劳动经济学则强调劳动这与各经济变量间的关系,如:劳动力配置和流动的规律;劳动工资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等。

我认为归结起来,不论劳动经济学与劳动社会学看问题的角度有多大的不同,都源于这两个学科对于其研究对象认定的不同。两门学科研究的是劳动问题,劳动经济学则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探究,而劳动社会学则是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探究。从这一点上就从根本上区分了这两门学科看问题的角度,从而也就有了我们将劳动经济研究对象称之为“劳动力”,劳动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称之为“劳动者”的区分。

围绕不同的研究对象,自然所研究的问题的侧重就不同。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区分这学科研究对象的区别,从而了解这两个学科看问题角度的根本不同。查阅了相关文献,网络财富》2008年第五期中刘美君老师的一篇《劳动社会学与劳动经济学所研究的劳动力的区别》,为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首先,就劳动力是否同质来说。劳动经济学认为劳动力都是同质的;而劳动社会学则认为劳动者都是非同质的,他们具有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特征。劳动社会学将劳动者看作一个复杂的社会人,在研究劳动者行为,劳动关系,劳动组织时,充分考虑其自然的和社会的特征,如:年龄特征,性别特征、职业特征以及产业特征等。这样的考虑使研究更富有价值。

其次关于劳动力是否为理性的,劳动经济学也与劳动社会学有着很大的差别。在劳经济学中认为劳动力都是理性的,都是趋于效用最大化的。而劳动社会学则更为复杂的看待了这个问题。就劳动社会学中的劳动者行为原理来说,Bf P·E)明确的表明劳动者行为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劳动者行为受到内在因素,如: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文化因素;和外在因素,如: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劳动者未必随时随地都是理性的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劳动行为是由动机唤起的,劳动经济学认为这动机是人们追求的效用最大化,劳动社会学则认为是人的内在需求。

就以上两部分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劳动经济学将劳动力看作是理性的,同质的往往也是独立的。而劳动社会学却强调劳动者是非同质的,他们具有各种不同的自然和社会特征;劳动者有时是非理性的,由于他们产生劳动行为的特征是内在需求,同时这种行为的具体表现受到行为规范的制约,并非如劳动经济学所说的劳动力的行为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这些也是为什么在劳动社会学中“劳动力”应被替换为“劳动者”的重要原因。

通过对劳动经济学与劳动社会学对研究对象看法的角度的深入了解,我们了解了两学科在看待问题上的本质区别。便不会笼统的将他们看问题的角度的区别简单的归结为,劳动经济学以经济学的视角,劳动社会学以社会学的视角看待问题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62d4bea4afe04a1b071de6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