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作者:赵磊
来源:《神州·下旬刊》2017年第02期
摘要:“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相信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欲望,每一件事情或者每一个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有其根源,美术作品也不例外。 关键词:美术;作品;意图
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都是有一定的寓意的,他们的创作意图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针对社会现实以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有的则是针对艺术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张,或者可以说没有无缘无故而来的艺术品,每一件美术作品都有其创作意图,只不过可能有的意图明显,有的不明显,即意图是隐藏在作品的形象或情节、形式之中。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两方面---他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其意图针对的也是这两个方面,任何艺术家和艺术品都不例外。对艺术家创作意图的理解可以通过作品本身,也可以通过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来认识。
例如伟大雕塑家罗丹的作品《巴尔扎克》的诞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铜像是1891年罗丹受法国文学协会的委托创作的。接到这个订单后,作品迟迟没有创作出来,因为罗丹一直在思考该如何表现这样一位闻名世界的大文豪,罗丹通过阅读大量巴尔扎克的作品,研究有关这位作家的个性和举止容貌的资料,做了七个姿态各异的草稿,但都不能令他满意。经过长时间的琢磨和思考,直到1897年,他终于找到了表现这位大文豪的灵感,最后选择了巴尔扎克在深夜写作的间隙时间独自踱步时的情景和神态。但与人们所期待的不同,罗丹手下的巴尔扎克不是一个一般人所想象的手持文明棍、身穿燕尾服的谦谦君子,而是一个不修边幅、不拘小节、身穿睡袍的狂傲之士。在作品中,巴尔扎克头显得稍大,头发蓬松,身材健壮,身上裹着一件睡袍,显得简洁凝练,富有整体感,从而突出了巴尔扎克那雄狮般充满智慧的头脑。作家彻夜未眠,凝神思索,似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任凭思绪在想象的世界里驰骋。作品的初稿完成时,雕像还有一双抓着睡袍的手。罗丹的学生布尔德尔看见这件雕塑时,对这双塑造精湛的手大为赞赏。当他离去后,罗丹毫不犹豫地去掉了这双手。因为这双完美的手把雕塑的主体——头和身体的魅力都削弱了,妨碍了罗丹意图的表现。《巴尔扎克》花费了罗丹5年的心血,却未被作协采纳,还遭到来自各方的粗暴攻击,有的尖刻的批评者甚至把这尊雕像说成是“麻袋里装着的懒蛤蟆”。他容忍了这种粗暴的议论与不公正的评价,将这件作品放在自己的别墅花园里,它陪伴罗丹度过了一生中最后的日子。罗丹去世后《巴尔扎克》才得到人们的承认,后来这尊不朽的铜像被安置在巴黎街头供人瞻仰。这尊雕像真正使罗丹超越了传统,达到更大的自由,从而跨入了现代的行列。
再如长安画派代表人物石鲁先生的《转战陕北》,也有它独特的创作过程。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3月18日晚,在国民党军进攻延安已清晰可闻的枪炮声中,毛泽东、周恩来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居住了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5eceb78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