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的起点—西湖隐逸文化

2022-07-20 14:39:2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隐居的起点—西湖隐逸文化》,欢迎阅读!
西湖,隐逸,隐居,起点,文化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现在你见到的这个陈列,则是一卷浓缩的西湖山水。 杭州西湖之盛,与数千年来历史上文人士大夫诗词书画所赋予的文化内涵息息相关,已然成为儒家山水美学的典范。有学者认为: “多数中国文人的结构中,对一个充满象征性和抽象度的西湖,总有很大的向心力。西湖作为一个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空间,不仅有山水之胜,林壑之美,并且纳同理通济的诗情、画意与茶道,发人深省的英烈文化,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神秘浓重的宗教色彩等精神文化于一体。然而,这些形形色色的文化内容,也不过是西湖文化景观价值的表象而已,如果视其为西湖之”,那么其内在的文化政治象征,则是西湖之”,才更加值得关注。

如果不理解天人合一、隐逸文化不理解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在出世和入世中进退两难的人生,不理解他们在湖光山色中平复忧愤、疗治伤痛、赢得自由的东方哲学方法,西湖再像天堂,在西方专家和游客的眼里也不过是一片湖山一个公园。瑞士内日瓦湖、英国大湖区、意大利马焦雷湖、缅甸茵莱湖的湖水可能更清,天空可能更蓝。

隐逸是中国传统中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其表现为不介入官场,崇尚自在、闲适、质朴的生活,并追求道家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在精神层面上和谐的境界。隐逸文化对唐宋文人士大夫有显著的影响,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东方文化的一种特殊品质,其最著名的代表隐居西湖的诗人林逋。是西湖的山水成就了他们的美名,而他们使西湖山水更添了隐逸性和神秘感。有被称为钱塘第一美人的歌妓苏小小在西湖边上演绎了一曲惆怅缠绵、回肠跌宕的爱情悲歌;也有怨女、才女冯小青为爱而殉情于西子湖畔。多少人钟情于此,留连于此,葬身于此。在西湖小说中,文人才士都将西湖视作人间至境,无论是唐之白居易,还是宋之苏东坡、林逋,元之杨维桢等,都是日日在西湖游玩,无春无冬、无日无夜不穷西湖之,都将自己视为西湖知己,竞相做诗。它所体现的是文人雅士对西湖的赞赏,表达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这种文人性特点更多的表现为一种隐逸和神秘的感觉,是文人的,更是山水与人所共有的。 西湖山水的质感

西湖的山水文化的是经典性的。西湖水文化是中华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柔美和安静是水赋予它的特性。而西湖的山也具有一种空灵、阴翳的美。因此,西湖聚集了许许多多的隐士。无论是道教的葛洪,佛教的济颠、莲池,还是从文的林逋、骆宾王,主政的白居易、苏东坡,本身都自然流露出人物的隐逸性,具有一种神秘感,似乎是西湖山水赋予他们的,也似乎是与西湖山水融合的产物。文人本身就有一颗不同于平常人的敏感的心,而西湖又给了他们一份不同于常人的坎坷的经历,所以西湖又在文人那里获得了深厚的文化意蕴。 美是真与善的统一,也就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西湖,在人们把她作为审美对象之前,也许存在形式上或多或少的合规律性,但当人们与她发生关系,把她作为审美对象并从中获得审美愉悦时,自然属性就在客观上迎合了人们的主观意识与思想感情,使之被人们赋予了一定的文化色彩。进而,为使自然山水更合人类的目的性,人类必然要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使之人格化,成为人化自然,成为山水文化。因此,西湖,可以说是人化了的西湖,是天人合一的产物。林逋虽放游于江淮之间,然见人所逐之利,所趋之荣,与己颇不相合,况山水之明媚,多不及西湖,便急急回棹,归而高卧于家。是西湖所散发出来的无穷魅力,它的灵与逸,吸引着无数文人雅士竞相前往,不愿离开。真可谓日赏西湖山水景,不妨长做西湖人。 隐逸性:处处隐迹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隐士。他们是仁者,智者,但他们不愿参与热烈的社会生活。中国古社会士人唯一光明的大道是作官,因此不愿从政成了隐士遗世独立最令人瞩目的表现方式。


他们都有健全的人格,都是聪明人,但是独立自由的倾向过于强烈。在一个要求服从的社会里,独立性是参与社会生活的致命缺陷,政治生活中尤其如此。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离群索居的生活方式肯定不是令人感到愉快的。或许有些人具有忍受孤独的天性,但是大多数人都不会选择孤独。表面看是隐士自己逃避政治,逃避热闹,逃避温暖,而自愿选择了孤独,冷清与苍凉,而实质是隐士自己内在的性格和气质——过于强烈的独立和自由倾向,导致了他不得不选择孤独。而西湖山水本身的特性为文人雅士的隐逸生活提供了最好的客观环境。宁稼雨在《中国文化的产生与源流》一文中根据隐士对政权、政治态度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关心并参与政治的,二是直接以隐逸作为政治参与的手段,三是继承传说时代隐士遗风,为人格、志趣而隐。大部分人物都属于第三种隐士,如林逋、葛洪等。而苏轼面曾对西湖说未成小隐成中隐,白居易也是如此。

但是,不愿从政的隐士也不一定就陷于孤独,安于平庸的生活。他们的文人特质和雅兴仍然流露无疑,而且似乎得到了更好的发展。骆宾王秋夜禅院续诗之所以在作者眼中成为千古不泯的诗迹主要不在于他的时局宏阔高远,而在于一个辉煌一时的诗人当报国事业早已风流云散之后,在转向隐避静修中表现出的超脱心境及人格深度。”(《临隐诗迹》)林逋鄙薄功名富贵,喜爱青山绿水,隐居西湖,遨游湖曲,吟诗作话,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也过得颇为自在。有西湖山水为伴,他们的生活不会孤单,反而能使他们在安静美丽的环境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获得自身愿望的最大满足,同时,这种看似浑然不顾西湖以外世界的率性作为也成就了他们。虽说是隐逸,却也可见西湖处处他们留下的隐迹。 神秘性:亦人亦仙

隐逸往往被带上了神秘的色彩,是人与神性的结合。当然这也可能掺杂着对天意、命数、因果报应等迷信观念,对消极出事思想的称羡,但是暂且抛开这些是非判断,仅对其所表现的山水人文观作一种体验,就会发现,这种神秘性也与西湖本身朦胧空灵的感觉有关,是西湖山水的神秘性渐染了文人雅士的神秘飘逸之感。在生活态度上,他们都爱好自然、近自然,力求与自然相融合的境界,而佛境依景附神,神景合一,这大大加强了作品的神秘性质,他们像神,是神化的人。

在这里,西湖更多的是充当人间净土的角色。西湖本身具有自然造化的神秘意境,它的潋滟水光,空蒙山色就能使人产生似梦似幻的感觉,人间仙境的美名本身也给人以神幻的感觉,因此,西湖人物也就有神秘的气质,而两者的结合更是让人更为神,让湖更为幻。 这众多的人物爱慕西湖而来,并各自获得了一块西湖的山水宝地作为自己隐逸生活的背景,自然吸取了西湖的灵气,这也成就了他们带有神秘飘逸色彩的生活与事业。如果说西湖是苏小小的知己,我更愿说,西湖适合做任何具有西湖品格、欣赏西湖的人的知己。西湖是与隐逸人格精神的发展相始终的,西湖已和他们融为一体,它们都是隐逸文化的产物,在某种程度上是隐士们探寻其人格精神外化和客体化。这真可说西湖得人而显,人亦因西湖以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5decc5c28ea81c758f578e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