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孩子克服自卑情绪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欢迎阅读!
自卑是指一个人由于生理或某些心理缺陷而轻视自己,总认为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的一种心态。奥地利心理学家、医学家阿特勒认为,自卑感人皆有之,且自幼年就开始了。如果让自卑感继续发展,则会产生自卑情绪,若进一步恶化,可导致精神障碍,如忧郁、焦虑、强迫症状等等。一个人在自卑的同时,往往有寻求补偿的愿望,如以优越感的补偿作用来维护自我尊严,以此摆脱自卑。但优越感作为一种心态,如果处于不恰当的地位,则可发展成为自大自傲、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而阿特勒认为优越感的本质还是自卑。他根据自己童年亲身经历,以及在医疗实践中接触到的病例,认为自卑感的产生是由于幼年时感到自己瘦小体弱,需要安全保护,并且一举一动都受大人控制的结果。
自卑情绪的表现有多种形式,现举两例。如一位女学生,自幼长得就胖点,上学后同学中有人叫她“胖姑娘”。这对一个女同学来说,无疑是一个精神刺激。回家后照镜子,越照越感到肥胖,思前想后,产生了自卑心理。于是采取控制饮食的办法来减肥,这在心理学上叫“补偿”。刚开始节食时尚能忍受,当减到每餐只吃50克,胃提出抗议了。这个姑娘平时喜吃零食,见了美点佳肴就垂涎欲滴,实在难受,于是减食与饥饿,减肥与嘴馋之间产生了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她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一面吃,满足口馋之欲,食后则用手指挖喉咙,把吃进去的食物吐出来,似乎两全其美了。但是长期如此,导致女孩产生条件反射,一见食物就厌恶,最严重时竟滴水不进,生了重病。
李某是某大学二年级学生,近来感到学习困难,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下降,失眠多梦,自以为患了神经衰弱,要求出具证明,请求校领导同意他休学一年。在检查中。我们发现他情绪抑郁,对学校生活不满。与他个别谈心后,才搞清了症结所在。原来他来自农村,在原籍小学、中学读书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颇得老师赞赏,也是家里的宠儿。高中毕业,考入某市重点大学后,他踌躇满志,期望在大学一显身手,目标是各科成绩都夺魁首。但事与愿违,一年过去了,他发觉大学中尖子学生很多,他发奋苦学,考试成绩还是达不到他的目标,于是自卑心理便油然而生。他怨天忧人,不仅加深了自卑,还对同学产生了嫉妒心理,终日沉溺于自卑、忧郁、沮丧、嫉妒等不良情绪之中,学习当然跟不上去了,就选择了逃避现实。
任何人都可能隐藏着自卑情绪。作为家长和老师要注意观察孩子,发现孩子有自卑心理和表现,要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积极调整心态,克服自卑心理。
一、要善于自我补偿。自卑不一定都是坏事,只要善于自我补偿,可能成为激发奋斗的动力,阿特勒自幼驼背,行动不便,处处比不上哥哥,从小就有严重自卑感。5岁时患了一场几乎丧命的重病。从此以后,他决心学医,他的生活目标是克服死亡的恐惧,后来终于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这是一种良好的补偿方法。而上述那位神经性厌食的姑娘,采取的是不合理的补偿方法,结果身心俱伤。倘若她能运用运动、体育锻炼等正确方法来减肥,后果可能完全两样。
第二。要正视自卑心理。自卑是自我怜悯的一种心理反应,在正常人中也会有的,不一定都是病态心理。问题在于有了自卑感要面对现实,客观分析,否则会导致忧郁症的发生。
第三。要正确审视自我。一个人要正确审视自己和别人。上文提到的李某在大学读书时好高骛远,这是童年时期自高自大的继续。其实,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正确地审视自己和别人,可以克服自卑感。
第四,要主动与朋友交往。自卑者常孤独、抑郁,所以一定要主动地把自己置身于群体之中,主动参加社团活动,多与朋友交往,开阔视野,发现别人的优缺点,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因此,参加社会活动,对逐步克服自卑情绪大有好处。
如果孩子有了自卑情绪,作为家长和老师不必过分担忧,要多给予孩子以爱心关注、耐心帮助,适时引导孩子正确评价自我,增强自信心,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让自信、快乐、伴随孩子健康成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5b4e434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