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女学的兴起

2023-02-20 02:28: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近代中国女学的兴起》,欢迎阅读!
中国,近代,兴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近代中国女学的兴起

作者:刘凝凡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01

古老封建制度的漫漫长夜,曾经给古老的中国造成了很大窒息的空气.。尤其是对于社会底层的妇女来说,更是一个无休无止的梦魇。我国是一个信奉儒家道德的国家,古老的中国有史以来就是承继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和三从四德的伦理教育,这些封建道德观念致使当时的女子丧失了接受再教育的神圣权利,至于在社会上就根本没有专为女子开办的学校,女子只有在家里接受有限的家庭教育,而且接受教育的内容也和男子有很大的差别,所受的教育仅是关于三从四德的封建伦理教育。女子除了被剥夺受教育的权益外,还得忍受缠足的陋习折磨。缠足之风起源于五代的后唐,随着后来的风气愈演愈烈,到清代更是达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缠足的本质反映的是男尊女卑和无视女人的人格和生存权利,这极大地给女子的心灵和精神上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因此,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提高自己的地位,女子只有走出家庭的束缚,接受相对高的教育才有真正的出路,基于这样的历史处境,女学的兴起就成为了历史展的必然趋势。

一、近代女子教会学校的兴起

19世纪30年代,德国传教士郭实腊的妻子在澳门收容了几位穷人家的女孩,并且开办了一个女子读书班,这可以说是传教士在中国开办女子教学的有力尝试。在19世纪下半叶西方传教士开办的女子教育,这对当时中国社会重男轻女的封建制度来说无疑是一个强烈的冲击,它突破了古代中国几千年来的禁锢,开辟了我国女子正式接受新教育的先河。

中国女子接受学校教育最早可以说从教会教育开始的。1844年,英国东方女子教育促进派遣阿尔德赛女子在宁波开设的女子学塾为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开办的第一所女子学校,中国女子学校教育从此开始。从1844年到1860年间,有11所教会学校,设于各通商口岸。到70年代,教会女子学校纷纷建立起来,大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到1876年,全国共有教会女子学校121所,学生2101名。到1877年,仅仅新教传教士在华就开办女子寄宿制学校38所,学生有777人;女子日校82所,学生957人。另外据1877年在上海举行的在华基督教传教士大会报告1876年有女日校82所,学生1307人,女寄宿制学校39所,学生794人。1877年时,教会学校女生人数增加到2064人。还有据1898年《女学报》统计,教会女学堂仅仅上海一地就有15所。19世纪末20世纪初,广州市区基督教会办的女学就有10间。到1902年我国女子受教会教育的人数已经达4373人。1905年,新教会小学共有7168名女生,中学共有2761名女生。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教会女子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一批教会女子中学相继建立。如1881年美国圣公会成立圣马利亚女校,1884年美以美会在镇江创办镇江女塾,1892年林乐知在上海创办中西女塾,1895年在北京建立的贝满女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到了20世纪初期,教育出现了进一步发展,此时又呈现了女子大学。华北协和女子大学的前身就是贝满女中,1905年增设大学课程,到1909年有4名女生毕业,1910年毕业8名,1911年毕业20名。该校1920年并入燕京大学。19075月,华南女子大学成立于福州,校长为程吕底亚,学校初名为福州女子学院预报学校。此外还有一些大学招收女生,并且实行了男女同校,这打破了男女不能一起读书的清规戒律,在当时的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对当时的保守社会来说无疑是一个破冰之举。如岭南大学、东吴大学、燕京大学、金陵大学等,都是实现男女同校同学的典型例子。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会大学的女生共有115名,占整个教会大学入学人数的6%。尽管女生人数还少,还没有形成很大规模,但是却代表了中国教育迈向近代、迈向世界的新脚步,开创了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先河,在历史上的教育作用是相当深远的。

二、近代女学的萌芽和发展

1898531日,经元善在上海创办经正女校,正式名称为中国女学堂。同年10月,建立了分校。中国自办女子学堂逐开其端。1898724日女校还独立出版了中国近代第一份女报——《女学报》作为机关报。女学的兴办,这标志着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萌芽,这极大地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影响和政治地位。

女子受教育的权利迟至1907年才得到晚清政府的承认,并且制定了女子师范学堂和女子小学的章程。190738日,学部颁布章程《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426条和《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636条,该章程对女子小学堂及女子师范的办学宗旨、入学年龄、课程设置、修业年限、培养目的等方面都做了仔细的规定,从学制上承认了女子应该有一定受教育的权利,这是中国女子教育正式列入新式学堂教育制度的开始。从此,清政府承认女子受教育的合法性。女学教育的合法化,更加激发了社会有识之士的办学热情。到1909年,就仅江苏一省就有女子学堂116所,女学生就有5139 人,女子学堂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三、女学兴办的社会意义

可以说,由于特定的社会原因与历史影响,西方的现代文明一度深刻刺激了古老中国近代女学的兴起,一大批女学堂逐渐出现于各地,同时对内部文化产生了强烈的时代冲击,女校的建立极大地加强了女子的社会地位与政治地位,这也进一步加快瓦解旧王朝大清政府的步伐,并为后来的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发展培育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历史将永远铭记住近代女学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中所作的独特贡献,也为女子教育的最终解放竖立了一个伟大的标杆。 参考文献

[1] 李楚才编.帝国主义侵华教育资料——教会教育[M].科学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24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陈景磐.中国近代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73.

[3] 王立新.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26. 作者简介:

刘凝凡(1979.11-),男,湖南双峰人,汉族,讲师,硕士,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护理系,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5af088f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0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