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4节气芒种习俗:菱放榴红是芒种》,欢迎阅读!
24节气芒种习俗:菱放榴红是芒种
每年的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度时,交芒种节气。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可见“芒种”之意有二:“芒”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种”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赶忙种了。 在一些农历书中,对“芒种”的记载更为明白,比如“斗指己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按现在的话,就是“芒种”节气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翟等。“芒种”也是农作物种植时机的分界点,过了这个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农谚“芒种忙忙种”,“过了芒种,不可强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按气候学上划分四季的标准看,“芒种”前后,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为孟夏、仲夏之交时节。不过此时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进入梅雨期,雨水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这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特点的季节。
进入“芒种”节令,我国绝绝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都处于“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季节。所言忙收,是因麦已成熟,若遇连阴雨天气,甚至冰雹灾害,会使小麦无法即时收割、脱粒而导致倒伏、落粒、穗上发芽,烂麦场等。致使眼看到手的庄稼毁于一旦,怎能不让人揪心。“收麦如救火,龙口把粮夺”的农谚,就说明麦收季节的紧张氛围,必须抓紧一切有利时机,抢割、抢运、抢脱粒。 所言忙种,是因夏种作物如夏大豆、夏玉米等可生长期有限,为保证到秋霜发生前收获,须尽量提前播种或栽插,方能取得较高产量,所以农谚有“春争日、夏争时”、“芒种栽薯重十斤,夏至栽薯光根根”、“种豆不怕早,麦后有雨赶快搞”之说。麦收以后应抓紧抢种抢栽,时间就是产量,即使遇上干旱,也要积极抗旱造墒播种,切不可消极等雨,错过时机。
所言忙管,是因“芒种”节气后,雨水渐多,气温已高,春种的庄稼如棉花、春玉米等已进人需水需肥与生长高峰,不但要追肥补水,还需除草和防病治虫。
否则,病虫草害、干旱、渍涝、冰雹等灾害同时发生或交替出现,春种庄稼轻则减产,重则绝收。此时节,南方的双季晚稻,要特别注意稻蓟马等病虫的防治。东北、西北地区的雨水仍然不多,冬、春小麦要适时浇水追肥,作好生长后期的管理。
“芒种芒种,样样都忙”,为不误“芒种”这个至关重要的节时,长期以来,农人们还总结了很多农谚理语。反映长江流域农事情况的有“栽秧割麦两头忙”,“芒种打火夜插秧”,“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芒种插的是个宝,夏至插的是根草”。反映黄淮流域农事活动的有“小满割不得,芒种割不及”,“芒种前,忙种田;芒种后,忙种豆”。在贵州则强调“芒种不种,再种无用”。在西北地区,则流行“芒种雨少气温高,玉米间苗和定苗,糜谷荞麦抢墒种,稻田中耕勤除草。”……这些先人智慧的结晶,至今在各地的农业生产中仍有着重要的指导、借鉴作用。
另外,我国的端午节多在芒种日的前后,民间有“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的说法。此话告诉人们,端午节没过,御寒的衣服不要脱去,以免受寒。在江西有谚语云:“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反应的是夏天人们的通病—懒散。
其原因是夏季气温升高,空气中的湿度增加,体内的汗液无法通畅地散发出来,即热蒸湿动,湿热弥漫空气,人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离湿热之气。所以,暑令湿胜必多兼感,使人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所以,“芒种”节气,不但要搞好雨期的田间管理,更要注意增强体质,避免季节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如中暑、腮腺炎、水痘等。
所以,“芒种”时节的养生重点要与当时的气候特征相适合,精神方面应该使自己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切不可恼怒忧郁。起居方
面,要晚睡早起,适当接受阳光照射,中午小睡一会儿不但能缓减疲劳,更有利于健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578c9f6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