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中时空感悟

2022-04-18 17:10:2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十九首》中时空感悟》,欢迎阅读!
古诗十九首,感悟,时空
【摘要】时空感悟是古诗十九首中感情抒发的主要内容之一,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使得《古诗十九首》流露出作者对时间和空间的独特感受,“快”与“远”是诗人对于时空物理属性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时空感悟;时间流逝之快;空间距离之远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毛诗序》认为诗歌是作者意志、怀抱的内心所向,诗歌是作者用来抒发意志、怀抱的语言手段。诗歌用以抒情的作用得到充分肯定。《古诗十九首》是古典诗歌中抒情诗的典范,时空感悟正是《古诗十九首》情感抒发的主题之一,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使得《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们对时间和空间产生了特殊感受。 “快”和“远”:诗人对于时空的物理属性的情感体验 一、时间流逝之快

在马茂元的《古诗十九首初探》中分析“节序的迁移,时间的迅迈,对失意的倦客来说是特别敏感的”,并分类归纳,按一年的四季变化: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庭中有奇树》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明月皎夜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叶萎。 《冉冉孤生竹》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东城高且长》 就短暂的人生来说: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行行重行行》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 《今日良宴会》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驱车上东门》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回车驾言迈》

纵观这些描写时间感悟之句,可以从中体会到哀婉深沉,人们对于死亡的畏惧是无论贫富贵贱,学富五车还是目不识丁是都会有的,“生年不满百”也是人所共识,古诗十九首从中却是特殊的体会,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说,社会秩序混乱,迷茫的知识分子找不到人生的出路,进退维谷,左右两难,在他们的感悟中,飞逝的时间与短暂的人生一样饱含着悲哀与无奈。具体分析他们时间感悟的一个特点就是时间流逝太快。《行行重行行》主人公在思念中感受到“岁月忽已晚”游子离家在外不管得意与否都会把远在家乡的亲人作为一种寄托,思妇也总是会在家里惦记在外漂泊的亲人,这种迫切而具体的思念是《行行重行行》给读者的第一感受,常理如若两人相隔异地又相见有期,总是会抱怨时间过的怎么如此之慢,但《行行重行行》中两人确实相见无期,只有在具体的思念中,感受到岁月在逐渐的流逝,思念成为他们的一种人生状态,两地相隔的离愁别恨是时代给他们造成的悲哀,两个人痛苦的思念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或许显得太过渺小,但对两个人来说却是他们的整个人生,这使得整首诗歌有了悲剧情绪。

《青青陵上柏》中把人生比作“远行客”,远行客可谓是前途未卜,行踪也会有太多的不确定,人生像远行客一样是多么的捉摸不定,这是作者看到陵墓上的柏树突然产生的感悟吗?还是作者饱经世事后的感慨?诗人感悟人生就像远行客一样短暂。

《明月皎夜光》中,诗人独自一人仰观众星,忽然体会到“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季节的变化给诗人的感受是突然地,是人的心情是悲凉忧郁,惆怅不甘的,尤其是在往昔同门飞黄腾达之后却抛弃了他犹如抛弃掉脚印,自己的不得志加上故交的背叛,使得诗人在时间感受上变得敏感。从明月与众星何历历中,从白露沾野草中,诗人感受到的是时节的更替,秋蝉还可以在树上做最后的悲鸣,燕子却不知道要到哪里去,诗人的心是迷茫的,在这忧郁不甘与迷茫中诗人产生了自己独特的时间感悟,朦朦胧胧中诗人悟到的是自己的生命也会像


夏天被秋天替代一样不会长命百岁,玉衡指示的方向也是会有变化的,自己的生命也不会永固长存而无变动,浩瀚的宇宙也会时空轮转,自己的生命怎么会长存不变呢?从“时节忽复易”中可以看到诗人心中朦胧的生命意识。古诗十九首中透露中的感伤情绪与悲剧意识,跟诗人们的时空感悟有莫大的关系,生命的一个具体元素就是时间,时间的不停地飞逝总会让人意识到人生在不断地走向尽头,尤其在现实生活中不得志的情况下,更容易让人产生悲伤沮丧的情绪。

二、空间距离之远 《行行重行行》“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诗人借用一位思妇的口吻表达了对“君”的想念,在思妇的感受中,他们两人相隔的距离有万里之遥,道阻且长,也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见面了,“万余里”虽不是确数,但在主人公心中,异地相隔的感受怎能用具体的距离来表达,主人公的感受中只是两人相隔的太过遥远,“万余里”不足形容他们的感受。相隔甚远,各在天涯的无奈中主人公送上了自己的祝福,距离虽然遥远,但两人的是一起的。

《涉江采芙蓉》中主人公采摘了芙蓉,却是“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远道”“长路漫浩浩”在主人公的感受中与所思之人的距离是多么的遥远,同心却是离居,主人公只有担心自己忧伤而终老。“同心”正是诗人的具体理想,而离居是诗人在现实中的无奈,理想就捧在自己的手中,理想的实现却是在十万八千里之外,这不止是一个作者自己的感触,也是处在动乱时代文人们怀揣理想却又不能实现的共同的悲鸣。 《迢迢牵牛星》中一位女子在仰观牵牛织女中产生了想象,迢迢的牵牛与皎皎的织女一定是在隔河相忘,这个美丽而悲情的传说在这位女子心中产生了共鸣。牵牛与织女貌似距离两人相隔的距离比较的近,“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默默不得语”两人只隔着一条清又浅的小河,相去无有几许,实际距离并不远,但主人公却感觉两人相隔的距离是多么的远啊,含情脉脉,却不能相互耳语,这种空间距离的感受无疑是“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让人感到悲伤的结果呢,现实就是这样,诗人的现实处境也或许是如此无奈的吧,也许他思念的不只是故乡的亲人,感到距离遥远的也不只是自己的所思之人,也许还有他的理想,理想就在眼前,却是又是距离那么的遥远,好像隔着一条银河不能够实现,造成牛郎与织女悲剧的是王母娘娘,而造成自己理想不能实现的罪魁祸首又是谁呢?

这种亲人异地相隔的情景总会让人感到相隔的太远的,加上或有馋人间阻,这种距离遥远感更重了。在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总结《古诗十九首》涉及的关系,“永恒与有限的关系„„人的心态与生命周期的关系„„去来亲疏的关系”从中可约略见识时空感悟《古诗十九首》中的地位,《古诗十九首》将时空感悟在抒情诗中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5106b4c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0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