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法国贵族沙龙文化》,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法国贵族沙龙文化
作者:董晓光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年第04期
摘要:被誉为“优雅社会的摇篮”的沙龙,兴盛于17世纪的法国。在当时绝对君主制社会背景下,沙龙大都由贵族妇女主持,以社交谈话为基本内容,造就了大批“正派人”,他们热衷于“典雅语言”,具有强烈的文化气息,这些特征不仅对整个17世纪法国文化形态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整个法兰西民族文化气质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贵族;沙龙;法国文 化形态;典雅语言;沙龙生活
中图分类号:K5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099-01
“沙龙”(salon)一词一般意为较大的客厅。“沙龙”源于意大利语,指的是装点有美术品的屋子。后传入法国,最初为卢佛尔宫画廊的名称。日后逐渐流行一种在欣赏美术的同时,谈论艺术、玩纸牌和聊天的风尚。法国的文人、艺术家常常接受贵族妇女的招待,在客厅里高谈阔论。“沙龙”这个词便变为不是指陈列艺术品的房间,而更多的是指这种聚会谈论的场所了,沙龙经常在下午举行。沙龙看起来不仅疏远宫廷和虚荣,也远离中产阶级的低级趣味,那里聚集着一群“经过挑选的文学界的男男女女”。 一、17世纪贵族沙龙兴盛的背景
17世纪法国文化的形态,与贵族,尤其是和巴黎大贵族的生活方式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早在16世纪,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法国贵族就开始重视社交活动。巴黎是王宫所在地,又有大批王公显贵,社交活动当然更加频繁。贵族社交活动有两个场所,一是宫廷,一是贵族沙龙。 贵族沙龙虽然并不始于17世纪,但是它成为贵族文化生活的一个中心,对贵族阶级的文化形态产生极大的甚至决定性的影响,却是从17世纪一二十年代开始的。1610年,朗布耶公馆的沙龙也开始招待客人,很快声誉鹊起,成为巴黎最吸引人的社交中心。公馆的女主人原名卡特琳娜·德·维弗纳,她的丈夫德·朗布耶侯爵是孔契尼党,孔契尼遭诛,侯爵随之失宠。朗布耶侯爵妇人因不耐烦宫廷的“嚣嚷”,加上她虚弱多病,很少涉足宫廷,偏偏又耐不住寂寞,于是便在家招待宾客,她“端庄、温柔、殷勤、好客”,所以她那间被称为“蓝厅”的沙龙经常高朋满座。贵族沙龙并没有与同时代的文化发展相隔绝。那些“雅女”们和参加沙龙的“雅客”们并不是生活在世外桃源的虚浮之辈。朗布耶侯爵夫人这一些人的沙龙首先体现的是特权阶级的愿望:突出其文化的差异性,反对专制主义,反对迫使他们远离权利的政府。 二、17世纪贵族沙龙的特点和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7世纪上半叶的沙龙与众不同在于,这些文化聚会中最富盛名的几个均由妇女主持,这在过去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唯一的例外是亨利三世时期的雷兹元帅夫人和16世纪末期的阿卡利夫人。至少在巴黎,如此多的贵族夫人主持沙龙现象是前所未有的。社交谈话是沙龙生活的基本内容。这一点看似平常,却有十分深刻的含蕴。沙龙使人们热衷于咬文嚼字,追求文字的精益求精。这种风气在50年代即朗布耶沙龙走向解体、而由马德莱娜·德·斯屈代里主持的周六沙龙开始起步的时候最为盛行。沙龙的谈话无所不及,大到国外战争,小到社会趣闻,都可以成为话题,政治、宗教、伦理、文化、无所不包。在沙龙的谈话中崭露头角,固然要有思想和学识,然而更重要的是察言观色、随风转舵、巧舌如簧之类的小聪明。
沙龙的风雅生活造就了一批风雅贵族,当时称为“正派人”。所谓的“正派人”,必须有高贵的出身,同时必须有高雅而自然的谈吐举止,懂得社交礼节,待人接物落落大方,周旋自如,懂得如何赢得众人的注意,博得女主人的青睐。法国贵族从16世纪初便在意大利文化的影响下开始了对自身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教育,逐渐摆脱了中世纪粗野彪悍的习气。但是,由于他们大多数生活在偏远的外省,经济落后,文化闭塞,加上残酷的宗教战争对社会生活的强烈破坏,贵族生活的文明化过程进展相当缓慢。直到17世纪前半期,这个过程才最终完成。而“正派人”的出现就标志着贵族阶级文化素质的成型。
沙龙在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形成过程中还扮演了批评家的角色。除了法兰西学院的干预外,沙龙对文学艺术作品的评价是17世纪乃至18世纪贵族阶级对文化的一种最为直接的干预和指导手段。19世纪的大批评家圣勃甫说过,17世纪最重要的文学文艺批评就是沙龙的“口头批评”。总之,它打破了教会、学院和国家政府对审美趣味的垄断,使一般知识分子也获得了文艺批评的权能,而知识界对文艺批评权能的自由行使,乃是法国更为广泛的思想言论自由的开端。虽然贵族沙龙常给人们留下浅薄无聊的消极印象,但沙龙也常被誉为“优雅社会的摇篮”,它不仅锻造了法国的优雅文化,急速提升了当时异常粗鲁、愚钝的贵族的修养,还为近代法语的规范化、标准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后,沙龙文化日益成熟,其在封建王权、教会势力之间提供了一处宽松地带,新的文学风格,疾风骤雨的思想革命均在此酝酿生成。
参考文献:
[1]【法】弗朗索瓦·布吕士.太阳王和他的时代[M].麻艳萍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4eefeef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