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个作品为例谈文学的审美性和社会性

2023-04-03 03:27:2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以一个作品为例谈文学的审美性和社会性》,欢迎阅读!
社会性,审美,作品,一个,文学
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一片叶子落下来

《一片叶子落下来》是美国的演说家和作家利奥•巴斯卡利亚留下的唯一一部绘本作品。这是一个关于生命的童话,作者以一片叶子经历四季的故事讲述了生与死之间的微妙平衡。下面我就以这个作品为例来谈谈文学的审美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将分别从形象和理性以及情感和认识两个角度来探讨。

从方式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处处以形象感人,但也包含有某种理性。文学是形象的,这是由文学直接的审美感性特征决定的;同时文学又蕴含某种理性,文学创作、阅读及形象本身都可能与某种间接的或深层的理性考虑有关,这是由文学的人类活动属性本身决定的。

首先科学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分析和综合,是以理论的形式掌握世界;文学则通过形象以审美的方式掌握世界,文学的特殊存在方式是形象。这里的形象是指审美形象,是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富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换言之就是指表达文学作品的特殊内容所采取的一种诉诸感觉的、感性的形式。《一片叶子落下来》这个作品中,作者在阐述生命的意义以及在探讨生与死之间的问题的时候,所采取的并不是枯燥的说教抑或各类数据的证明,而是通过一片名为弗雷迪的叶子来讲述了他和他的同伴们所经历的四季的变化,其中还包括一片比较年长的叶子丹尼尔对生命中各类现象的解释,从而告诉千千万万的读者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美好的食物,在于给别人带来快乐,而死亡也并非代表了一切的毁灭,恰恰是另一种形式的新生。作者在这部作品中所借助的形象便是这片名为弗雷迪的小叶子和那片名为丹尼尔的大叶子,以拟人的口吻将作品的主旨娓娓道来,这正是文学通过形象以审美的方式掌握世界的体现。

其次,由于以形象形态存在,文学必然地表现为直觉方式,因为直觉往往只在直觉的瞬间才真正活现出来。简单的说,直觉是主体对于对象的不依赖概念而获得的瞬间领悟,特指审美直觉。它是感性的而不是的推理的,是直接的而不是间接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弗雷迪对生命的理解是由丹尼尔一个个慢慢地解释给他听的,是弗雷迪通过感性的思维直接体验到的。在丹尼尔的讲述中,雷迪知道了什么叫做霜降,知道了为什么他们好多的叶子在同一棵树上颜色却各不相同,知道了秋天来了他们就要死了,也知道了为什么他们明明最后都要死却还要来这里„„这些都是靠直觉领悟的。当然,我们读者在读到诸如“面对不知


道的东西,你会害怕,这很自然。丹尼尔安慰着他,“但是,春天变夏天的时候,你并不害怕。夏天变秋天的时候,你也不害怕。这些都是自然的变化。为什么要怕死亡的季节呢?”或者是“是为了太阳和月亮,是为了大家一起的快乐时光,是为了树荫、老人和小孩子,是为了秋天的色彩,是为了四季,这些还不够吗?”等等这些句子的时候,我们亦会有瞬间的领悟,这又是文学审美形象的直觉的体现了。

当然,文学不可能完全不依赖理性,从意识形态角度看,文学仍然必须依赖理性。形象被置入文学成为文学的直接存在方式,这本身就常常依赖另一种力量——这就是理性的力量。艺术形象本身都可能与某种间接地或深层的理性考虑有关,具有理性意蕴。形象依赖于理性的力量,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在表现方式层面表现为文学直接的是形象的,在深层具有某种理性。理性是有概念和推理等所构成的思维过程,与形象方式相对,理性使艺术形象服务于特定时代的人类关系。生离死别,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连成熟的大人们也未必可以承受的沉重。而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却用了一种形象的笔触,对这一极赋理性挑战性的问题作了完美的回答,这是献给所有曾经经历生离死别的孩子,与不知该如何解释生死的大人的。我相信作者在创作这个作品时,身边的人一定正在经历生死或者沉陷在这种类似生与死的泥沼之中。这恰恰是一个文学作品理性光芒的体现。

从态度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富于情感性,但也带有某种认识性。文学通过审美形象表现作者的主观评价态度,同时也表达其客观理智认识。在文学中,审美情感是直接的,理智认识则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

这里的情感是指审美情感,是凝聚在审美形象中的主体态度。首先它往往是一种超越个人利害得失而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在这部作品中,弗雷迪不仅仅只是一片叶子,他所思考的问题以及得出的结论所代表的恰恰是芸芸众生普遍的想法。在成长的过程中,他又许许多多的问题不理解,他便会去向前辈请教,他会害怕死亡,会质疑生命的意义,而在生命终结时又会感到前所未有的释然以及骄傲等等,弗雷迪的一生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其次审美情感不只是单纯的情感而是情感的形式或形式的情感。在弗雷迪和丹尼尔的对话中,我们所感受到的不仅仅只限于对话这一形式,而在于对生与死一步步地参悟以及淡然。最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4ebb699360cba1aa811dae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