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红楼以花喻人》,欢迎阅读!
风露清愁说芙蓉—浅说《红楼梦》的的“以花喻人” 转(2009-08-11 01:26:43)
《红楼梦》像是一个永远不可能解开的谜,在曹雪芹先生写就的八十回,他费尽心思设置了“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格局,所有人物命运似乎都在薄窗纱后,可小窥而不可全观。红楼十二曲,薄命司册子,前缘后事,都隐藏了故事的终结。不得不提的,还有个人象征花隐含的意义。“以花喻人”是《红楼梦》中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重要手法。以芙蓉写林黛玉是这一手法体现得比较充分之处。本文尝试从“芙蓉花”这一意象出发,浅说红楼梦中的“以花喻人”。 关键词:芙蓉 黛玉 晴雯 象征
红楼里的女孩儿,似乎都有自己的象征花,“千红一窟,万艳同杯”,似说花儿,更是说这群如花女儿。人花相映,花有人德,人有花姿,刻画出来便丰满许多。当代仕女图名家戴邦敦先生绘制过一套《红楼梦群芳图谱》,贴切的把红楼的女儿都比作一种花卉,深得神韵。把象征花背后的故事和人物的见遇一起解读,或许能更丰满地了解曹先生笔下的红楼人。 《红楼梦》中最明显地把花与人牵在一起写,是在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宝玉要“占花名儿”,深夜请来了众多钗群。一番骰数,有几位关键人物拿到了自己的花签,诸如牡丹之于宝钗,杏花之于探春,梅花之于李纨,海棠之于湘云,芙蓉之于黛玉。花与人,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形容这个人物的容貌性格,或暗示她的命运归宿,或透露故事的情节发展,或联系某一生活细节。
以花喻人,是中华文化的传统审美意识。以花写人,不仅志气高洁,更显芳华绝代。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广泛运用了隐喻、影射和象征等手法,写出了大观园花团锦簇,色彩斑斓,一派百花齐放、群芳争妍的景象,更设下了春去花尽,落得个空干净的悬念。 一、芙蓉浅究
说起芙蓉,再想黛玉,很多人,包括我最初,都以为是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荷花。实则不然。 “芙蓉”,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一义为“木芙蓉”,二义为“荷花”。上文提到的戴邦敦先生在他的《红楼梦群芳图谱》中说“《红楼梦》提到的芙蓉都是木芙蓉”,并在“芙蓉黛玉图”中画出木芙蓉。戴先生的理解是正确的。
《红楼梦》全书中实写芙蓉为何物在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证姽婳词美优伶斩情归水月》。晴雯死后,宝玉悲痛,一个小丫头胡诌说晴雯做花神去了。问到什么花神的时候,小丫头见景生情,那景是“恰好这是八月时节,园中池上芙蓉正开”。到入晚回到园中,宝玉“猛见池上芙蓉”,想起写诔文以祭。“于是黄昏人静之时,命那小丫头捧至芙蓉前,先行礼毕,将那诔文即挂于芙蓉枝上”。祭毕,“山石之后……却是个人影儿从芙蓉花里走出来”。 这段文字可以清楚看出,文中所指是木芙蓉。
原因一,水芙蓉,即荷花,是长在池里的,即使出水一尺来高,也应该说“池中”,而不应该说“池上”。而曹雪芹下笔,两次写“园中池上”,他的意思是“池畔上方”无疑。原因二,宝玉将祭文“挂于芙蓉枝上”,即使可以说“一枝荷花”,但荷花肯定不会“有枝可挂”,宝玉也难以把祭文挂到池里的荷花梗上。原因三,“人影儿从芙蓉花里走出来”,还是在“山石之后”,即使池中可以有山石,但黛玉总不能在水中走,穿过莲叶荷花而来吧。
刘心武曾在他的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2》第29讲之“黛钗结局之谜(3)”中为了自圆他提出的“黛玉沉水而死”一说,把“园中池上芙蓉正开”曲解成“池中芙蓉盛开”,认定这里说的是荷花,其实是分析不细致的严重错误,已经走上了扭曲事实迎合猜测的歧路。 二、芙蓉意象
曹雪芹为什么选取“芙蓉”这个意象作为黛玉和晴雯的象征呢,让我们先说说芙蓉花。 木芙蓉又名芙蓉花,清姿雅质,妩媚娇嫩,恍若仙子,它们娇羞却有几分英气,富丽又
蕴藏些幽雅,给周围的环境抹上一派温暖的色调。古来有很多咏芙蓉的名诗,宋代诗人郑域十分喜爱芙蓉花,曾写道“若遇春时占春榜,牡丹未必做花魁”,认为芙蓉要比牡丹美艳。元代也有一个爱芙蓉的诗人蒲道源,他笔下的芙蓉娇羞可爱:“午醉未醒全带艳,晨妆初罢尚含羞”。从这几句诗便可以看出芙蓉的美和古人对芙蓉的推崇。
芙蓉花是秋十月之花,民间广泛流传芙蓉有二妙:美在照水,德在拒霜。
芙蓉花性喜近水,种在池旁水畔最为适宜。花开时水影花颜,互相掩映,虚实有致,有“照水芙蓉”之称。清人说芙蓉“潇洒无俗姿,性本宜水。”那湿红摇影,花光入波的独特丰致,“若朝霞散绮,绚烂非常”。《广群芳谱》中称芙蓉花清姿雅质,独殿众芳。秋江寂寞,不怨东风,可称俟命之君子矣。宋代王安石的《木芙蓉诗》这样写道:“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染胭脂色未浓,正似美人初醉著,强扶青镜欲妆慵。”尽言芙蓉照水的美。而“溪边野芙蓉,花水相媚好。坐看池莲尽,独伴霜菊槁。”,则是诗豪苏东坡的赞叹。
不错,古人喜菊,因它刚劲,因它开在深秋。实际上,菊开九月,芙蓉开十月,比菊更有凌霜怒放的性情。她不仅“艳态偏临水”,还“幽姿独拒霜”,因而又名“拒霜花”。“拒”,抵抗之意。古人早有“霜剑”之说,可见它是多么厉害,这拒霜之德正是她独殿群芳的根本。白居易的《木芙蓉下招客饮》:“莫怕秋无伴醉物,水莲花尽木莲开。”苏东坡的《和陈述古拒霜花》:“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唤作拒霜知未称,看来却是最宜霜。”范成大的《窗前木芙蓉》:“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等诗句都表现了芙蓉花霜天独艳,不怨萧瑟不怨秋的高洁。 至于小丫头说的“芙蓉花神”,民间也传颂着一个故事,认定“芙蓉花神”是五代十国时后蜀君主孟昶的妃子费慧,人称“花蕊夫人”。她的美貌“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而且花蕊夫人才情横溢,藻思清逸,世传《花蕊夫人宫词》。花蕊夫人喜芙蓉花,于是宫内城中遍植芙蓉,花开时节,“每至深秋,四十里为锦绣”。后来宋太祖赵匡胤攻下后蜀,沉迷于花蕊夫人美色,封她为妃。花蕊夫人怀着亡国丧夫之恨,写下流芳千古的《口占答宋太祖述亡国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花蕊夫人暗自拜祭孟后主,最终被宋太祖发现,太祖一怒之下把她杀了。花蕊夫人倒下时鲜血染红了院中的芙蓉花。人们敬仰花蕊夫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尊她为芙蓉花神。可见,“芙蓉花神”是美貌,多才,刚直,自爱的女子的花身。 三、红楼芙蓉
黛玉和芙蓉花在许多方面上是契合的。黛玉秉“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灵性和美貌,很有芙蓉清姿雅质的仙韵。“姣花照水”,与芙蓉“美在照水”何其一致!品质上,黛玉是自怜自爱,外表柔弱但内里坚强,容不得一点污淖,也容不得风霜剑逼的,她遵循自己的方式活着。傲而不凌下,独而不离人。她葬花的悲伤,她作诗的灵动,她吃醋的娇嗔,她哭泣背后的血泪,都凝结着她生命的闪光。所以宝玉才会说,知我者独颦儿。在面对贾府上上下下众多富贵嫌人眼,凌厉刀子嘴的审视诋毁之下,黛玉始终直接地表露自己,才情尽显,妙语悉出,不理任何人“林妹妹不如宝姑娘仁厚”的言论。宝黛的爱情甚至婚姻,在《红楼梦》前面的章节便似乎是阖府皆知,暗里允诺的,宝黛间的爱也深厚,不少次有“生死相随”的承诺。不赞同的,只有元春,王夫人,和搬弄是非的赵姨娘。黛玉必然不是死于宝玉变心,而是死于某些家长们对他们爱情的摧残,对她人格的毁损。此时黛玉性格中刚强的一面显露,正如“芙蓉拒霜”,她控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剖白“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沟渠”的气节。 当初黛玉抽花签的时候,抽到芙蓉签,题着“风露清愁”。众人都说“这个好极!除了她,别人不配做芙蓉!”黛玉笑了,她也同意自己用芙蓉代表自己。花签上有句诗“莫怨东风当自嗟”。此句出自欧阳修《明妃曲•再和王介甫》:“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狂风日暮起,漂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此诗句亦见于“南曲之祖”高明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4bf0ec2aa00b52acfc7ca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