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汉代儒学普通作业》,欢迎阅读!
主编: 孙 静 河北衡水中学高一历史作业
历史普通作业
LLII SSHHII PPUU TTOONNGG ZZUUOO YYEE
校对: 李续赏
审核:
第 11 周 第 1 课时
C.“天人感应”,约束君主行为 D.“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
8. “从秦帝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
于汉武。”(唐德刚《晚清七十年》)汉武帝完成这一转型的举动之一就是
A.完善宗法制 B.首创郡县制 C.建立统一国家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专题一:(二)汉代儒学
1. 教材中引用唐朝章碣诗:“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
来不读书。”该诗提到了下列哪些历史事件
A.统一方国,焚书坑儒 B.政治改革,平定山东 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D.农民起义、刘项文盲
2. 儒家“尊王”“忠君”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
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贵贱有序 B.荀子主张君舟民水,礼法并用 C.董仲舒倡行独尊儒术,天下一统 D.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
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4. 《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
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5. 顺治皇帝在位期间,自然灾害很多,“水旱累见,地震屡闻”、“冬雷春雪,陨石雨土”。
他把这一切自然现象都归罪于自己的“不德”,屡屡下罪己诏。这最有可能是受什么思想影响
A.仁政思想 B.天人感应 C.存天理,灭人欲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6. 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
董仲舒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7. 《春秋繁露》记载:“……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
与天同者而用之……”,这体现了哪一思想
A.“罢黜百家,独尊儒 B.“君权神授”,强化君主专制
高一历史作业 第1页(共4页) 9. 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
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②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③由思想上的统一达到政治上的统一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 10. 关于“罢黜百家,表彰„六经‟”与“大一统”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C.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D.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
11. (原创 孙静)汉武帝之所以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因为
①儒家理论有助于维护政治统一 ②儒家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③儒家理论使皇权得以神化
A.①② B.②③ C.① D.①②③
12. 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A.墨子“兼爱”思想 B.孟子“性善论” C.老子“无为”思想
D.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
13. 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的变化,反映了秦汉时期
A.封建制度建立并日趋完善 B.儒法两派之争已有分晓 C. “仁政”最终取代“法治” D.封建统治思想日趋成熟
14. 汉武帝的哪些措施,对于促使儒家思想居于正统地位起了直接作用① 重用文学儒者 ②举
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 ③设立地方郡国学校,广泛传播儒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5.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
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16.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封建政治开始与儒家密切结合 B.思想上的统一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 C.促进了民族思想文化的自由发展 D.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17. 如今,能成为博士,是众多莘莘学子的追求,但最初的博士是指
A.汉武帝时设立的专事研究、传播“五经”的教官 B.儒家学派的弟子
高一历史作业 第2页(共4页)
河北衡水中学高一历史作业 河北衡水中学高一历史作业
C.有很高深的学问并博闻广记的人 D.帮助皇帝出谋划策的官员
18.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董仲舒《深察名号》)
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19. 《春秋繁露》中写道:“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
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之不可不备也。”以上材料反映的是
A.春秋时,道家思想 B.战国时,法家思想 C.汉初时,黄老学说 D.汉武帝时,儒家思想
20. 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舟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
出现“儒者气象”是因为
A.孔子有教无类 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D.“五经”的流传
21.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① 孔子的“礼” ②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③ 宗法制 ④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2. 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的策问中指出: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材料反映出董仲舒
A.一生都反对邪辟之说 B.认为政治与思想上的“大一统”是历史必然 C.有力地推动了法家思想的发展 D.独尊儒术,反对“尊儒尚法”、“外儒内法” 23.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的形成 ④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4. 一首陕北民歌这样唱道:“老天爷爷你睁睁眼,下场大雨哥哥留一留。”歌词表达了中国传
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什么观点有关
A.君权神授 B.三纲五常 C.天人感应 D.心外无物
25. 西汉董仲舒对先秦儒学进行解释发展而形成的新儒学,有利于国家巩固、专制统治,其主
张被汉武帝采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 A.仁者爱人 B.民贵君轻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克己复礼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高一历史作业 第3页(共4页)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材料二 (李斯上秦,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架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以上摘自张贷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引自《汉书·董仲舒传》 回答:
(1)三则材料反映了当时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4分)原因何在?(4分)
(2)材料表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如何评价?(16分)
(3)概括材料二中李斯的言论与材料三中董仲舒言论的异同。(8分)
高一历史作业 第4页(共4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4b0c51e0b4c2e3f572763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