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股票市场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形成机制》,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股票市场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形成机制
作者:杜飞
来源:《时代金融》2014年第24期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股票市场出现的动量效应与反转效应现象,通过行为金融学中的BSV投资者心态模型,将投资者在投资中出现的偏差划分为保守性偏差与代表性偏差,对动量效应与反转效应的利润形成机制进行分析,为投资者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 保守性偏差 代表性偏差 BSV模型 一、引言
近年来,无论国内国外,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发现,过去的股票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未来的股价的走势,突出表现为股票的市场上的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动量效应是指股票价格的变化表现出具有向同一方向波动的持续性。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时期内,平均而言,如果某只股票或某个股票组合在前一段时期内涨幅较好或跌幅较大,那么下一段时期内该股票或股票组合仍会维持这一趋势,将有良好表现或不好表现。与之相反,反转效应指的是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表现差的股票有强烈的趋势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经历相当大的好转,而表现好的股票则倾向于在其后的时间内出现差的表现。动量效应说明股票超额收益的短期的正相关,而反转效应说明股票超额收益的长期的负相关,这都与传统的有效市场假说相矛盾。 二、传统金融学与动量反转效应之间的矛盾
传统金融学的经典奠基理论之一的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上,证券价格能正确完全的反应相关信息,并对新出现的重大信息迅速做出调整,从而使证券的价格等于其内在价值,任何一个投资者都不可能通过分析相关信息以获取超额收益。也就是说,证券组合的未来收益与该组合过去的收益是无关的,历史的绩效表现不能预测未来的收益。即使过去和未来的收益存在着相关性,大量的投资者会利用这种相关性进行套利获得超额收益,最终使超额收益消失,证券价格等于内在价值,相关性也随之消失。
然而,自从杰格迪什和梯特曼发现动量效应以来,大量的来自西方成熟市场的实证研究证明了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的存在,而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利润的形成机制则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由于传统金融学理论无法解释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的形成机制,学者们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开始探究其形成原因。行为金融学作为近年来金融学的前沿热点问题,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它借鉴了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研究成果,系统地研究了投资者在非理性假设下的投资决策行为,及其对资产定价的影响,解释了一些在传统视角下无法解释的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44f141b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