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轼《江城子》》,欢迎阅读!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教学目标】
1、品读鉴赏,学习词作纯系白描、虚实相生的手法。 2、诵读体悟,感悟苏轼对亡妻的凄婉的爱情与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
1、诵读体悟,感悟苏轼对亡妻的凄婉的爱情与思念之情。 2、赏析词作抒写悼亡之情的手法。 【教学难点】
想象丰富,往复曲折的结构。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也是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琴瑟和谐。据记载,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清朗,对苏轼说:“春月胜与秋月。秋色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可召清高之人饮此花下。”东坡听了高兴地说:“此乃诗家语也。”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可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二十六岁时就谢世了。这对诗人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公元1075年,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教学准备】
苏轼一生共有三个伴侣:结发妻王弗、继室王闰之、侍妾王朝云。王弗去世后,娶王闰之,朝云安居侍妾之位,陪着苏轼贬谪岭南,病死于惠州。
苏轼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可惜天命无常,王弗27岁就去世了。这时苏轼30岁,中年丧妻,其心中的沉痛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21岁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宋神宗熙宁八年(乙卯年,公元1075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自请外调,在密州做地方官。这时他已经40岁了,二十年仕途奔波沉浮,妻子亡故已十年。现实里的境遇,对亡妻依旧的一往情深,这年正月二十日夜,苏轼梦见亡妻王氏……
二、诵读感知
1、幻灯片展示课题——《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2、播放朗读带(可选择多次播放),学生听,跟读,学生代表朗读,集体范读。渐融于此境。 3、诵读指导
(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诵读指导:注意词语“两茫茫”的朗读特色、轻音“思量”、重音“难忘”的朗读。“十年”一词要读得悠长而凝重;“两茫茫”要读出迷茫的感觉,而且“茫茫”的境界是阔大的,所以我们要尽量把声调压低,拉长;中间“生死”两个字,音调要拔高。 (2)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诵读指导: “孤坟”,这是一个非常凄清冷寂的意象,我们自然要读出孤寂感;而前面“千里”一词,要用我们语音的悠长来表现其距离感;“无处”读出无奈与无助来,“话”字不妨重读;“凄凉”不用说,一定要悲戚,最好能带出颤音。 (3)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诵读指导:朗读注意“纵使”读长,“尘满面,鬓如霜”短促。 (4)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诵读指导:表现出梦中相见时的复杂情感:惊喜和痛苦的交加。“相顾无言”开始,要
第 1 页 共 3 页
读得悲伤;“唯有泪千行”语带颤音;“肠断处”要读出特别伤痛的感觉。 (5)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诵读指导:“料得”推测之词,语气却又十分肯定。“明月夜,短松冈”是短句,却是长节奏朗读法。 4、整体感知
(1)本词题为“记梦”,写“梦”,上阕是写梦吗?是否删除?
不能,是一个情感铺垫。有了上阕的“日有所思”,也就有下阕的“夜有所梦”了。 (2)理清思路
上阙:死别之痛和相思之苦——写景、记事、抒情,以白描取胜 下阙:梦见亡妻和相见之喜——写人、写事、写情,无声胜有声 时间线索:梦前——如梦——梦后
三、品读鉴赏
(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如何理解“两茫茫”?传达了怎样的情思?
“茫茫”二字传达出了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两茫茫”,就不只是讲诗人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时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内。生者和死者,一样的情思,一样的哀绪。这里将无知作有知写,虽系虚空悬想,却更见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两茫茫”所表现出的感情,凄婉、沉痛,直笼罩全篇。
“不思量, 自难忘”是否矛盾?
“不思量,自难忘”,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不”初看自相矛盾,仔细领会,却是诗人的更深一层的情怀。说不思量,即是思量。因为这种思念,既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可谓“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所以是“不思量,自难忘”。 (2)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如果坟近在身旁,就“有处”“话凄凉”? 这是抹煞了生死界限的痴语、情语呀!
教师补充:王弗死后,迁葬于四川眉山(苏轼的家乡),而此时苏轼则在密州任所,不止千里之隔。死者在千里之外,没有昔日的伴侣近在咫尺相陪,九泉之下若有灵,连诉话凄凉的地方也没有。这该多么孤寂清冷!至此,作者通过生者与死者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隔离,表达了对亡妻沉痛的思念以及永远不得相逢的遗恨。 (3)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请想象苏轼“尘满面,鬓如霜”的形象,找一些词句来概括其特点。 一个老者、饱经风霜、灰尘满面、鬓角如霜、生活坎坷„„
小结:一个老者,一个饱经风霜的老者,十年的奔波劳碌、辛劳坎坷,让满腔豪情的苏轼灰尘满面、鬓角如霜,而此时的苏轼才四十岁,一个正成熟的年龄却过早的衰老了。
教师补充: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石变法,革新派与守旧派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熙宁四年(1071),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朝中受到排挤打压,因而请求出任地方官,先是通判杭州,三年后又移知密州。仕途坎坷,遭际不幸,转徙外地,艰辛备尝。可以说,跟妻子死别十年来的痛苦经历、感情,都含蕴在这六个字之中了。作此词时,苏轼年仅四十,说"鬓如霜"不无夸张,但我们也由此可见其生活之蹭蹬和心境之凄凉。 (4)作者是如何为下阕记梦做铺垫的?
“十年”,是漫长的时间;“千里”,是广阔的空间。在这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无处话凄凉”的感叹呢?时、空、生死这种种界限难以跨越,那只好乞诸于梦中相会了。以上四句为“记梦”作好了铺垫 (5)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下阕首五句记梦。请以第一人称苏轼的口吻进行描绘,加入想象,越细腻逼真越好。 教学预设:还是那个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那亲切而又熟悉的小窗,终于见到魂牵梦萦的你,那个娇小温柔的你,你还在对镜梳妆,还没有看见我呢?我是该悄悄蒙上你的眼睛让你看看我是谁,还是给你一个甜蜜的拥抱呢?可是作者与妻子相见,却没有卿卿我我,也没有共诉衷肠,而是“相顾无言,泪流满面”!
【教学准备】
第 2 页 共 3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43d99e45727a5e9846a6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