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进化概念的涵义》,欢迎阅读!
关于进化概念的涵义
进化一词是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以后而变得几乎妇孺皆知的。提起进化,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生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之类的演变。这是最容易引起人们注意的进化,也容易使人产生所谓“思维定势”。其实,从复杂到简单、从有到无也未必不是进化。众所周知,人与某些食草类哺乳动物比较,其盲肠不仅退化,而且丧失了功能。人不能合成某些维生素,而细菌却可以。这种演变其实也是进化,说得更确切点,可以称之为退行(后退)性进化。前面所说的进化,实际上是前进性进化。这就是说进化一词有更广义的内涵,既有前进性的,又有退行性的,当然还有在这之间的——中性的。而人们却常常只想到它的局部涵义。
如果说退行性进化容易被人忽视,那么,中性进化则是难以被人理解。因为,进化即使是退行性的,从它能“精兵简政”的角度看,毕竟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生物类群间那些既非前进又非后退的变化,对生物的生存无任何影响,难道也算进化?这是对进化的涵义缺乏仔细思索产生的疑问。《Webster第三国际词典》对进化的定义是:“通过一系列的变化或步骤,任何生物或生物类群,获得能区别它的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的过程。”进化是一个过程,有时我们也用这个词来表示该过程的后果。这里,并没有强调这些特征必须更高级、更先进,也就是说并非前进性进化才算进化。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揭示出了大量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水平上的变化。木村资生先生认为:“进化”应该有一个更广义的定义,应该“把所有变化、大的和小的,可见的和不可见的,适应性的和非适应性的,都包括在进化这一单词之中”[1]。分子水平上的变化大多来自遗传物质的“突变”。木村先生指出,分子水平上的突变的确有有利突变,但有利突变少于有害突变,而更多的、占绝大多数的则是中性突变。中性突变在“自生自灭”之中最后被固定下来,从而出现了中性进化。 退行性进化,选择论者认为是由于自然选择,用进废退所造成的;而木村先生却认为这有可能是由随机漂变所造成的。无用的结构或功能,对生物虽然是累赘,但不一定有危害,所以导致结构或功能退化的突变并不一定特别占优势。比如,合成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能力,由于人类(此外,还包括猴、豚鼠、食果物蝙蝠以及雀形目鸟类)能很容易地从食物中得到抗坏血酸,所以,这是一种无用的功能。人类(也包括以上所提及的物种)也的确丧失了这些功能,看来很符合“用进废退”的说法。
但是且慢,如果确实是“用进废退”所造成的,那么,所有处在类似生存环境中的动物应该都丧失了这种功能。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不少食草的脊椎动物种类,尽管它们所消费的食物中抗坏血酸的含量很高,但它们却仍然保留了这种功能[2]。这就是说,这种功能的保留或者丧失,都只是偶然的,丧失了固然无害,保留着也没关系。
木村资先生是第一个把中性进化讲清、讲透彻了的人。在创立的分子进化中性学说的专著中,他一方面系统地介绍中性学说,另一方面对某些较典型或集中的批评、误解作出分析、解答。该书出版不久即先后被翻译成俄文、德文、法文、匈牙利文和日文,这是因为,该书是一本有重大学术意义的经典著作,而中性学说的意义已远远超了出了群体遗传学,甚至进化生物学的范围。
木村先生不幸于1994年11月13日他70岁生日那天去世,噩耗传来令人黯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4027551a1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