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女性主义与电影

2022-12-05 04:28:2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六章 女性主义与电影》,欢迎阅读!
女性主义,电影
第六章女性主义和电影 一、这是一个男权社会

男权主义:男子在家庭﹑社会中的支配性特权。 男性中心:注意的中心在于男性及其活动。

男权制就是将男性身体和生活模式视为正式和理想的社会组织形式。

男权主义的表现

第一,男性统治:在一个社会中,无论在政治经济法律宗教教育军事、家庭领域中,所有权威的位置都保留给男性。用男性的标准评价女性 强调男性统治的自然基础,认为男女的差别是自然的,因此男性的统治也是自然的。 第二,男性认同:核心文化观念关于什么是好的、值得向往的、值得追求的或正常的,总是同男性和男性气质理想联系在一起的。如:定义事业;定义奉献

第三,将女性客体化。在男性事务和交易中将女性用作客体。限制和阻碍女性的创造力。不让女性接触社会知识和文化成就的很多领域。

社会上常见的文化意识形态和信息总是将女性摆在次等的地位,贬低女性的角色,女性的工作、产品和社会环境均低于男性。各类传媒中的符号设计暗含对女性的贬低。社会结构安排从社会最高权力机制上排斥女性。 第四,男权制的思维模式。

两分思维,即非此即彼的思考方式,将所有的事物分为黑白两极,忽略中间状态。例如:阳刚与阴柔、主体与客体、浅肤色与深肤色、理智与感情、心灵与肉体、善与恶。 线性思维:时间和历史都依线性前进,忽略了循环。 等级思维:忽略了只是不同没有高低之分的事物。 崇尚直线发展型模式:认为现在永远优于过去。 广告中的女性刻板形象

广告为例,女性主义认为,在广告中女性已经全面类型化,并且在此基础上全面商品化。从某种角度而言,女性已经成为一种消费对象。在女性被偷窥被消费的同时,广告又偷梁换柱的借助他人的视角使人们——男性——消费者消解掉在偷窥时有可能产生的罪恶感;或者借助电影黑暗的观影环境,使消费者显得心安理得。

女性的话语权 女性主义研究认为,在长期的社会“规则”下,女性不应该是威胁的,而应该是以“淑女”的形象出现。否则她就要被消灭或者被教训。女人不应该是自我行为的发出者,他们没有话语权。 二、女性主义

概念 女性主义(Feminism)一词源于英语,泛指欧美发达国家中主张男女平等的各种思潮。它是西方女权运动的概念。 女性主义有两种:

女性主义理论,或女性主义运动和女性主义研究

女性主义实践即妇女为争取与男性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平等权利,将自身从父权制文化制度的压迫和从属地位中解放出来而进行的运动和斗争,又称妇女运动或女权运动

它既包括政治运动本身,又包括运动所依据的意识形态主张,中文所译“女权主义”一词通常即指这一涵义。 女性主义理论即致力于性别差异和不平等根源、结果及解决途径的理论解说,以及期望给性别带来深刻变化的社会文化变革及重建工程的努力。它构成了妇女运动理论基础,同时又提供了基于女性价值的理解世界、理解生活的一种新的方式。它是以妇女运动社会来源的女性主义学术思潮,也可视为女性主义运动文化界、学术界的扩张。

女性主义两个根本特点

女性主义特别注重性别平等。这里的“性别”是社会性别。在女权主义者的眼光里,“郎才女貌”的说法是处于对女性的一种俯视视角。同样,任何对“贤妻良母”的称赞都是值得怀疑的。女性主义一直是带着怀疑眼光来看世界。

女性主义往往又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即使绝对的理想主义不可能,但依然坚持自己的真理,要让世界出现真正的平等的光芒。 女性学

女性学(Womens Studies)是一门关于作为整体的女性的本质、特征、存在形态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女性学的形成与发展

两股力量: 1.女权思想或者女性主义(feminism)——思想之源2.妇女运动——社会基础 发展脉络:女权思想ideas & thoughts about women’s rights)妇女运动women movement女性学(women’s studies)

三、女权思想和妇女运动


(一)女权思想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enlightment movement)的影响。 启蒙运动的核心观点:

1.自由、平等、博爱(say no to the God and King 2.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认识到做人的权利。

启蒙精神的实质:理性的觉醒、主体意识、权利意识的觉醒。 女性主义的基础和议题

女性主义的观念基础是认为,现时的社会建立于一个男性被给予了比女性更多特权的父权体系之上。 女性主义运动是一个跨越阶级与种族界线的草根运动。每个文化下面的女性主义运动各有其独特性,并且会针对该社会的女性来提出议题,比如苏丹的女性割礼(genital mutilation)。而如强奸、乱伦与母职则是普世性的议题。

(二)妇女解放运动(女权运动

起源欧美国家。女权运动的发展紧紧跟随着人类工业革命的进步,每一次产业革命都带来女权运动的飞跃式发展。 19世纪末,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了女权运动的萌芽,1869年美国妇女选举权协会成立。 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女权运动在欧美国家广泛展开。

女权运动牢牢建立在相应的社会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同时它也带动了社会文化,特别是人权运动的发展。

第一次妇女解放运动

大概是19世纪末左右,是妇女解放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当时争论的一个焦点是要求性别包括男女之间的平等,也就是两性的平等,当时也要求公民权、政治权利,反对贵族特权,强调男女在智力上和能力上是没有区别的。最重要的一个目标是要争取政治权利,往往被称作“女权运动”。 第二次浪潮/第二波女权运动1960年之后的女性主义

60年代与法国学生运动、美国公民权运动和抗议越战活动相伴而生的是第二次女权运动的高涨。在这场运动中,女性主义者越来越发现,男女的不平等不仅存在于选举权、就业权、受教育权等社会政治领域,而且在文化中也有深深的烙印。 通常认为第二次浪潮到1980结束

关注问题:不再纠缠就业问题;女性角色问题。而是,“在就业市场上,女人应当像男人平等竞争,还是应当争取对妇女的特殊保护”? 是应当模仿男人的生活方式,还是应当创造一种女性自己的生活方式? 口号:女性的特质是世界唯一的希望所在!

影响:形成妇女研究的热潮,运动的延伸————学术圈

激进女性主义(radical feminism),认为父权是造成社会最严重问题的根本原因。这个流派的女性主义在第二波女性主义很受欢迎,尽管在今日已经没有那么突出。

有些激进女性主义者提倡分离主义(separatist feminism),也就是将社会文化中的男性与女性完全隔离开来,但也有些人质疑的不只是男女之间的关系,更质疑“男人”与“女人”的意义(酷儿理论)。有些人提出论点认为性别角色、性别认同与性倾向本身就是社会建构。对这些女性主义者来说,女性主义是达成人类解放的根本手段(意即,解放女人也解放男人,以及同其他的社会问题一起解放)。 公民权利运动 同性恋权利运动

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带来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对于性别研究,女性主义的学术研究兴起。因此,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女性主义流派。长久以来,在社会上是一个以男权意识为中心的社会意识形态。所以人们在这种意识形态中形成的概念使得他们从男权的角度来描述这个世界,并且把这种描述混同于真理。她们对这些人们习以为常的一些概念提出了挑战。 尽管流派众多,但基本点是争取两性平等,改变女性受歧视压迫的现状。 70年代中期,亚洲社会性别学的兴起

90年代,非洲国家——女权运动的后起之秀

20世纪80-90年代,妇女/社会性别学向各学科全面渗透,成全球化发展趋势。

中国的接受: 90年代中期,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期间,传入中国,推动中国妇女界的觉醒与行动。 1980年代之后(女性主义第三波)

女性主义者认识到完全与男性对立也不是女性的出路。因为女性主义者们在和男性的完全对立中,并不感到快乐。 反思:男性与女性的和谐? 女性主义对西方的影响 对公民权的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3d0ca5d27d3240c8447efd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