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死亡观调查

2022-12-18 12:28: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学生死亡观调查》,欢迎阅读!
死亡,调查,大学生
大学生死亡观调查

死亡教育对青少年尤为重要,不对他们进行死亡教育,并不代表他们已经了解该领域的知识。青少年通过不正当、不合理的渠道和途径在潜意识里获得的"死亡教育",注定是不全面的、偏激的,甚至是畸形的。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屡见报端。《大学生自杀问题》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自杀是大学生死亡的首要原因,并且大学生自杀率是一般同龄人的2-4倍。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的1月到2011年的5月,中国有86名大学生自杀。针对大学生屡见不鲜的轻视生命、曲解死亡和恐惧死亡的现实,死亡教育的实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20191111日至20191114日期间,采用问卷法对502017级现大三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由13个问题构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对死亡教育的了解程度(2)认为死亡教育的意义(3)是否希望接受死亡教育。最终回收问卷50份,有效问卷50份,有效率为100%。对象在填写问卷时均表示同意及理解问题。 三、数据分析

(一)对死亡教育的了解程度

数据显示大多数同学都没有接受过死亡教育或对死亡教育的了解程度很低,在家里家长也很少会谈及死亡相关的话题,说明在我们国家,死亡教育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相对比较匮乏。其实这一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所体会,在中国人死亡后,我们通常不讲这个字,而习惯用走了不在了去世了等字眼代替描述,明显是在回避有关死亡的话题。

(二)认为死亡教育的意义

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死亡教育是对我们的情绪和心理健康方面是有很多积极的意义的,也认为当今大学生自杀与死亡教育的缺失有关系。《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课题组的报告显示,有超过60%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并且这一数字还在继续上升。既然大多数同学都认为死亡教育的开展有助于维护心理健康,那么如果各个高校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开展较为全面的死亡教育,也许会使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得到帮助和改善,从而减少有各种抑郁或焦虑症状的大学生,进一步减少大学生自杀率。 (三)是否希望接受死亡教育

数据说明虽然多数学校和家长没有对学生进行死亡教育,或是与他们探讨死亡相关的话题,但是所有同学都并不排斥自己接受死亡教育。尽管多数大学生没有进行过死亡教育,且各种因素导致多数大学生对死亡教育不充分了解,但无论是通过刻意的学习还是通过其他手段自然了解,大多数同学都是有意愿接受更多的资讯来了解有关死亡的课题,且认为学校应该开展相关方面的课程使老师能够配合教材及适当的时机下实施专业性的死亡教育的。 四、研究结论

造成大学生死亡教育现状的原因,一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死亡一直是避讳的话题,家里长辈也总是有意无意地避开关于死亡的谈论,甚至是对所有关于死亡的词语都有所忌讳。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对生死观的看法主要是未知生,焉知死,这强调了生的价值,并未强调对死的看法,并没有透过死亡去探讨生命的价值。这些与死亡敌对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难以改变,使得死亡教育的开展与进行更加困难。


二是对死亡教育开展的必要性认识不足。近年来大学校园发生自杀、虐待、他杀的事件越来越多,大多数教育学者已经认识到死亡教育的开展迫在眉睫,但是整个社会环境对死亡教育的认识还有所缺乏,大多数人仍是处在回避的状态,直接谈论死亡仍不被接受,若教师抱着这种回避型态度去给学生传授关于死亡的教育,这样既不能给学生传授到正确的死亡观念,还会将学生带入另一个黑暗面,使学生在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态度,又或者是认为只要开展生命教育,校园自杀、校园暴力事件就不会发生,由于这些观念的存在,生命教育研究会更加火热,而死亡教育研究就会被冷淡,出现冰火两重天的现象。这些观点都是十分错误的。我们也有一些关于死亡教育的活动,如2016年的清明节,上海首家4D名为醒来死亡体验馆正式开馆。它是由10个空间组成的封闭式体验馆,浓缩呈现了从生到死的全过程。每次体验以12人为一组,时长3小时,12轮心理游戏,每轮以探讨、辩论、投票等方式决出一名淘汰者,淘汰者会穿过无常之门,走入彼岸,在一台模拟焚化炉中归零最后醒来。大多数从死亡体验馆里出来的人,都会比别人比曾经更珍爱生命,因为他们曾经与死亡擦肩,与死亡较量,在绝望中挣扎,最后,又幸运地在焚化炉里醒来。今年的11月,荷兰拉德堡德大学开展的一项死亡教育——躺在墓地思考人生,受到众多学生的欢迎。活动内容十分简单,就是使人静躺在墓地里的一口空棺材内。项目创始人希望以帮助大学生欣赏生命之美,让他们懂得生命的短暂易逝。这些体验活动尽管很好,可是能进行这种体验的毕竟是少数人,所以学校仍应该扛起死亡教育的大旗,因为大学生获得生死知识的重要途径就是在学校,所以校园的整体氛围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死亡教育的推广。高校内应增加举办关于定期走访敬老院、参与公益活动等的主题活动,以及邀请死亡教育专家、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等进行讲座,营造一个更加具有人文关怀的校园环境,为死亡教育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有利的条件,逐步提升大学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生死观,提升生命品质,实现生命价值。 结束语

死亡教育不是让我们畏惧未来,而是让我们学会珍惜现在。死亡教育的缺失使得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不完整。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学生死亡教育在短时期内难以实现普及和发展。但可以预见,随着教育的发展、人们的客观需要和社会的必然需求,秉承具有人文关怀理念的、我国本土特色的高校死亡教育必然会得到全面发展, 死亡教育也将会被人们所接纳并成为一种主观的自觉需要。 参考文献

[1]胡晓静.我国大学生死亡教育实施策略问题研究. 华北电力大学,2016 [2]吴福寿.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的死亡教育,2017

[3]范立.浅谈大学生死亡教育现状及其对策[J].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2016

[4]吴建强.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3acdad2ab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3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