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文观止·报燕王书》-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欢迎阅读!
《古文观止·报燕王书》|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
题网
报燕王书
望诸君(即乐毅)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又不白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其功多者赏之;不以官随其爱,其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错,有高世之心,故假节于魏,而以身得察于燕。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使臣为亚卿。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臣曰:"夫齐,霸国之余教而骤胜之遗事也,闲于甲兵,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举天下而图之,莫径结于赵矣。约楚、赵、宋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曰:"善!’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起兵随而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燕。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为惬其志,以臣为不顿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国诸侯。臣不佞,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弗辞。
“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及至弃群臣之日,遗令诏后嗣之馀义。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故吴王不寐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
“夫免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节选自《古文观止·报燕王书》)
【参考译文】
望诸君乐毅于是派人向燕惠王献上自己的书信,信中回复道:“我不才,没有铭记先王的教诲,来顺从您左右人的意愿;又深恐回燕会获得杀身之罪,以至损害先王的明鉴和您的仁义名声,所以逃奔到赵国。如今您派使者数说我的过失,我怕您左右的人不能明察先王为什么要厚爱、任用我的缘由,同时也怕您不明白我为什么要事奉先王的用心,所以大胆写信回答您。
我听说过,贤明圣哲的君主,不把爵禄私自赐给亲近的人,而只把它赐给功劳多的人;不拿官职赐给所喜欢的人,只把它给予足以胜任的人。所以,能够在考察后,认为对方确有才能,才授予官职,这样的君主,才是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的君主;考量对方的德行,认为可以结交然后才和他结交,这样的士,才算是能够树立名声的士。我就自己所学的来观察,先王的行为措施,有高出当时一般君主的理想,所以我在持魏节出使燕国时,能被燕国察知、了解。先王对我过分抬举,把我从众宾客之中提拔起来,让我担任亚卿。先王命令我说:"
我对齐国有蓄积得很久很深的仇恨,我没有度量力量的轻微薄弱,想找齐国报仇。’我回答道:"齐国有争夺霸业的经验和争战屡胜的优势(影响至今,不可轻视)。同时,齐国将士熟悉兵法,擅长战事。您如果要攻打齐国,就必须汇合诸侯各国的力量来对付它;而汇合天下诸侯各国来对付它,没有比直接联络赵国更好的了。会约楚、赵、宋戮力同心,四国一起攻打它,齐国一定会大败的。’先王以为这个意见对,就交给我符节,叫我往南出使到赵国。到完成使命回来报告后,便起兵同诸侯各国一起攻打齐国,取得大胜。而且轻装精锐的士卒,直捣齐国的国都。齐湣王逃遁到莒地,仅仅保全住自己的一条命。珠玉、财宝、兵车、铠甲以及珍贵的器物都收到燕国来了。自从五霸以来,功业没有赶得上先王的了。先王以为志愿得到了满足,认为我没有辜负使命,所以割地而封赏我,使我能得到相当于小国诸侯一样的地位。我不才,自认为接受先王的指令教诲,可以侥幸而无罪过了,所以接受了封赏而没有辞让。
我听说贤明圣哲的君王,建立起的功业不会废弃,所以把它记载于史书;有先见之明的人,成就了盛名而不会败坏,所以能被后世称颂。象先王那样报仇雪耻,平服具有万乘兵车的强国,得到齐国八百年累积的财富。到了去世之时,还留下叮嘱后人的遗训。我又听说,善于创始的不一定善于完成,有好的开头的不一定有好的结局。以往伍子胥的意见被阖闾采纳,所以阖闾能远征郢都;夫差却不是这样,相反他把伍子胥的尸体装在革囊里,抛到江中。吴王夫差没有觉悟到子胥劝他灭越的意见具有先见之明,可以建立大的功业,所以把子胥的尸体抛到江中而不知道后悔;伍子胥呢,没有早早看到阖闾和夫差二王胸怀度量不同,所以被抛到江里还不知改变。
免于杀身之祸,保全过去的功劳,以表明先王知人善用的业绩,这是我的上策;遭受诋毁、侮辱性的诽谤,致使先王明鉴之名毁坏,这是我最为不安的;面临无法预料的重罪,又想侥幸助赵伐燕以自利,这种不义的事,我是决不敢做的。
我听说,古代的品德高尚的人,即使和朋友绝交,也不说别人的坏话;忠臣被迫离开自己的国家,不需洗刷自己的名声。我虽不才,却多次承受过君子们的教诲。恐怕您听信左右人的话,而不明察被您疏远的人的行为,所以大胆写信答复您,希望您仔细想想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35423e0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