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贺新郎--辛弃疾》,欢迎阅读!
1、 诗人介绍
2、 词的小序结合诗的背景讲解
3、 翻译一句词,讲解一句词,并将词人表达的感情一并讲解 4、 总结诗人思想感情
【诗人介绍】
南宋爱国词人。字幼安,自号“稼轩居士”。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
四风闸村)人。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他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金人之手。长大的过程中,辛弃疾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
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而另一方面,正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侠义之气。 【背景】
正如本词自注所述,辛弃疾的这首《贺新郎》词,乃是仿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之意而作,抒写了作者罢职闲居时的寂寞与苦闷的心情。1196年秋,辛弃疾生平所有的各种名衔全部被朝廷削夺得干干净净,在瓢泉过着游山逛水、饮酒赋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此词约作于(1198)左右。他在信州铅山(今属江西)思渡瓢泉旁筑了新居,其中有“停云堂”,即取陶渊明《停云》诗意。 【翻译】
甚矣吾衰矣。我已经很衰老了。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平生曾经一同出游的朋友零落四方,如今还剩下多少?真令人惆怅。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这么多年只是白白老去(意喻功名未竟),对世间万事也慢慢淡泊了。还有什么能真正让我感到快乐?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我看那青山潇洒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样。不论情怀还是外貌,都非常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把酒一尊,在窗前搔首(吟诗)。当年陶渊明写成《停云》之时也是这样的感觉吧。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江南那些醉中都要求功名的人,又怎能体会到饮酒的真谛(这是反讽)?
回首叫、云飞风起。(于酒酣之际)回头朗吟长啸,(天地似有感应)云气翻飞,狂风骤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不恨我不能见到(疏狂的)前人,只恨前人不能见到我(的疏狂)。
知我者,二三子。了解我的,还是那几个朋友。 【思想感情】
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不难总结,纵览全词颇有所得,现如今总结出两点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1、 诗人眼见大好河山支离破碎,南宋统治者腐败无能,朝廷黑暗,统治者不能重用人才,
表达了诗人被撤职后仍久不被启用的愤懑以及不用奸人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
2、 诗人一身才学、抱负无法得到施展,只能在这山间水间闲居,况且作者年龄已逾60,已
经不像年轻时意气风发,故抒发诗人壮志难酬的愤懑,报国无门的无奈,谪居村落的凄凉与孤独。同时也对自己清高孤傲的人格自我勉励了一下。
【赏析】
(用典1)这首词的上片一开头“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即引用了
《论语》中的典故。《论语·述而篇》记孔子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如果说,孔子慨叹的是其道不行;那么辛弃疾引用它,就有慨叹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之意。辛弃疾写此词时已五十九岁,又谪居多年,故交零落,因此发出这样的慨叹也是很自然的。
这里“只今馀几”与末句“知我者,二三子”首尾衔接,用以强调“零落”二字。衬托出作者
被贬多年,独自过着村居生活的孤独之感,(自己认为)当不了官,报国无门的凄凉之感。
(用典2)(重点赏析句)“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空”
指作者自己一生都白白的过去了,大半岁月蹉跎,一事无成,如今年老体衰,再发愁也没有什么用处了,面对人间万事万物只有付之一笑,表现作者及其无奈的内心活动。这一“笑“,隐含着无尽的悲愤和无限的凄凉。同时引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和《世说新语》郗超、王恂并有奇才,得恒温赏识,称赞二人“能令公喜”等典故,叙自己徒伤老大而一事无成,又找不到称心朋友,写出了自己此时的落寞与孤独之感。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词人因无物(实指无人)可喜,只好将深情倾
注于自然,不仅觉得青山“妩媚”,而且觉得似乎青山也以词人为“妩媚”了。这与李白《敬亭独坐》“相看两不厌”是同一艺术手法,委婉表达了作者也希望和青山互相交流,向青山抒发自己的感慨,同时也是对自己清高孤傲人格的自励。这种艺术手法大大加强了诗人表达情感的强度,易于感染读者。以下“情与貌,略相似。”两句,情,指词人之情;貌,指青山之貌。作者在这里将自己的情与青山相比,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宁愿落寞,决不与奸人同流合污的高洁之志。
(用典3)“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陶渊明《停云》中有
“良朋悠邈,搔首延伫”和“有酒有酒,闲饮东窗”等诗句,辛弃疾把它浓缩在一个句子里,用以想像陶渊明当年诗成时的风味。这里作者又提陶渊明,意在以陶自况。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表面似申斥南朝那些醉生梦死的有名人士;实际是
讽刺南宋已无陶渊明式的饮酒高士,而只有一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反映出当时统治者的昏庸,朝廷的黑暗,自己作者被撤职久不遭重新启用的愤懑。 (重点赏析)“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化用南朝张融:“不恨我不见古人,
所恨古人不见我。”“狂” ,是诗人愤世嫉俗的话。诗人的狂寄有很深沉的政治内容,表现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激之情。
“知我者,二三子。”这两三个人是谁没有人进行专门的考证,但依我个人看法,不妨
看得远一些,看得更宽阔一些,总览古今,将古人陶渊明、屈原乃至于孔子等,都算在内。辛弃疾慨叹当时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多,实与屈原慨叹“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心情类似,同出于为国家和民族的危亡忧虑。而他的闲居铅山,与陶渊明居“南山”之情境也多少有点类似。
以上便是我今天讲解的内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2e7ea7101f69e31433294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