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阴阳五行与《易经》的关系.》,欢迎阅读!
阴阳五行与《易经》的关系.
尽管许多人把阴阳五行硬往《易经》里塞,但令人遗憾的是,《易经》确实与阴阳五行扯不上一点关系。
这一点,恐怕有点超出大家的意料。这是因为在一般人心中,《易经》讲的就是阴阳五行,阴阳五行就是从《易经》中来,两者几乎就是一回事。现在说它们之间几乎无一点关系,怎么可能呢?! 更有一些书中,把阴阳五行吹得神乎其神,法力无边。如近年来出版的一本畅销书中说: 陈鼎龙看到一个人在下棋,那个人猛然抬头时,与他的目光相遇,那个人的目光像带电的剑一样令他浑身发毛,寒气入髓。那个人走后,陈鼎龙感叹道:“好森人的眼睛!看得人不由地想浑身发抖!”
在一旁的老丁对陈鼎龙解释说,这个人是个阴阳先生,整天分析阴阳。他一看人就把人分解为阴阳两部分,好像疱丁解牛,常人看牛是牛,疱丁看着那牛全身都是骨头架子,一下子就抓住了事物的根本,谁能不害怕。
懂阴阳的人是不是有这么大的威力?没有。一般来说,这种人只会出现在小说、志怪中,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的。
一 阴阳
阴阳是中国古人的一种世界观,它把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分为简单的阴阳两大类。阴阳的概念是古人通过对太阳光的观察而来的。
阴阳二字均有阜(阝)字旁,阜为山为岗。古人说:日出为阳,云遮住了为阴。阳,是山之南,水之北。阴,是山之北,水之南。
山的南面,河水的北岸,都是太阳光可以照射到的地方,是向日之处,所以为阳;山的北面,河水的南岸,都是太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是背日之处,所以为阴。
然后,人们又从向日的阳和背日的阴引申出热与冷,寒与暖,光明与黑暗等基本的阴阳概念,而且随着人们的认识不断提高,引申出来的概念也越来越多,如日月、昼夜、明暗、内外、雌雄、男女、刚柔等等。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事物均可分为阴阳两大类:如正确与错误,上与下,左与右,远与近,热与冷,光明与黑暗,……等等。 阴阳不是中国的专利,别的国家也有阴阳概念:如欧洲的法语和俄语,还有葡萄牙语等,所有的名词都有阴性和阳性之分,实在不好分的为中性或者双性,不论是说话还是写文章,名词的性是不能用错的,非常麻烦。
这些国家也有简单的阴性、阳性的算卦方法,譬如吃饭时不小心把小勺丢地上了,小勺在不同的国家阴阳属性是不同的。因此,他们有的说这预示着要来一个男客人,有的则说要来一位女客人。
1,阴阳的起源:
据《山海经》说,伏羲得到了河图,夏人沿袭下来,叫做《连山》;黄帝得到了河图,商人沿袭下来,叫做《归藏》;列山氏得到了河图,周人沿袭下来,叫做《易经》。再加上《易经》里零星提到中提到过阴阳两字,于是有人据此得出结论:很可能在夏朝时就有了阴阳学说。
现在,我们把八卦的两种爻分别叫做阳爻和阴爻,孔子之前的时代则没有这样的叫法,而是称之为刚爻和柔爻。虽说我们搞不清楚阴阳概念究竟诞生何时,最起码它的流行很明显地在孔子之后。 2,阴阳分类:
一般来说,凡是向阳的、积极的、向上的、外表的、刚性的,都应该划分到阳这一大类;凡是背阳的、消极、向下的、里面的、柔性的,都应该划分到阴这一大类。但有些事物的阴阳属性,很难划定,碰到这种情况,大师和算命先生只能自行其事,依自己所好而定。 3,阴阳对立:
阴阳对立,就是阴阳的相对性。一事务内部,或一事务与另一事务之间,存在的对立或相反的两种性质。如一本书中就有封面和封背相对,有奇数页和偶数页相对,等等。 四,阴阳关系: 阴阳,是对立或相反的两个方面,但同时又互相依存。即没有阳,就没有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对立或相反:天与地对立,光明与黑暗相反,冷与热相反,等等。
互相依存:没有了阳,就没有对立面的阴。如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光明,哪有黑暗;没有热,哪有冷;等等。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在光明处,也有一些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在黑暗的地方,也有一些相对明亮的地方。在热的季节,也会有凉爽的时候;在寒冷的季节,也有相对温暖点的时候(我本人在新疆工作时,曾有一年冬季的一个下午,突然吹来暖洋洋的热风,就像春天到了一样,所有的雪马上都融化了,可惜持续时间太短,只有四个小时)。 五,阴阳转化:
白天,一个建筑物的后边,阳光能照射到的,为阳;是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属于阴。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这些向阳处和背阴处的位置一直在不停地变化,有些地方由背阴处转为向阳处,即由阴转化为阳;有些地方则由向阳处转为背阴处,即阳转化为阴。 六,阴阳消长:
如天气由热转冷,或由冷转热时,就是一个阴、阳两种成分不断地此长彼消,或彼长此消的过程。天气由热转冷时,阳的成分逐渐减少,阴的成分逐渐增加;由冷转热时,阴的成分逐渐减少,阳的成分逐渐增加。
二 五行
古人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大类物质构成的,即五行,并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解释世界的运动和变化。
五行分类,是把具有相似性质的事物或现象,分门别类地归到各个五行中去。
譬如山,它应该归到哪一种五行去呢?我们知道大多数山上有土,可以长树,长草,甚至可以种庄稼,而这些与土的长养、化育的性质很相近,所以它的五行划定为土。但有些事物的五行属性比较混乱,既可以归到这个五行中去,又可以归到另一个五行中去。 1,五行的起源:
五行学说的产生时间,现在的学术界尚没有一致的看法。 有的认为是汉朝的董仲舒创立的,显然不对。还有人认为,《国语·郑语》中有“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所以起码从春秋时,五行学说就非常流行了。 《尚书·大禹谟》中说:“禹曰:……水、火、金、木、土、谷,……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这里提到的水、火、金、木、土和谷,被统称为“六府”。在《尚书·甘誓》中帝启称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以此来看,似在夏朝时就有了简单的五行概念。但梁启超说,这里说的五行另有所指,与我们现在谈的五行,不是一个概念,不能相混。 笔者认为:五行学说来源于“六府”,应该是没有多大的疑问的。“六府”,是古代管理国家政务的机构。当时政府的职责主要是管理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农业,所以设置了金、木、水、火、土、谷共六个政府部门,每个府各管一个行业。
正像十天干可能来自商朝国君的名字一样,五行学说源自六个政府部门的名称也没有什么说不通的。
古人从“六府”及管理的六个行业之间相互关系,创立出六行学说,是一件极其自然的事。六行学说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谷的性质与木的性质雷同,属于重复概念,所以剔除,因此六行变成了后来的五行。或许古人也搞精简机构,谷府与木府得以合并,只剩下了五府管事,所以六行学说从此演变为五行学说。 2,五行的性质:
木有生发,条达的性质;火具有炎热,向上的性质;土有长养,化育的性质;金有清静,收杀的性质;水有寒冷,向下的性质。 3,五行生克:
在五行学说看来,事物与另一事物之间的联系,是通过五行之间的生克方式进行的。 相生,有滋生、帮助的意思。相克,是制约、陷害的意思。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4,五行亢乘:
事物发展到极点,为太过,为亢。在五行中,一个五行太过,就不能再对其它五行进行生或克。
如在一个八字中,水太过,而木很少,水多木漂,水就不再生木了;水太少,火很盛,用水克火,火会燃烧得更旺。 5,五行反克:
反克是五行之间存在的另外一种生克方式。比如说土是克水的,但土衰水旺的话,水也能克土。
同理,水衰火旺,火能克水;火衰金旺,金能克火;金衰木旺,木能克金;木衰土旺,土能克木。
实际生活中也大量存在这种现象。如人们用土围成堤来抵挡洪水,即土克水,可洪水太大了,反倒冲毁土堤,变成了水克土。水是用来灭火的,即水克火,可把少量的水洒到大火上,不但不能灭火,反倒助长了火势,变成了火克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2aca128915f804d2b16c1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