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文学看日本文化的独特特征

2022-12-23 17:59: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日本文学看日本文化的独特特征》,欢迎阅读!
日本,独特,特征,文化,文学


从日本文学看日本文化的独特特征

试从日本文学的基本特征谈起,简略概括回顾日本文学史的框架,重点分析了中日文学的关联以及从日本文学看日本国民的残酷性。



标签:日本文学;日本文化;残酷性

1 日本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一,日本文学形式在近代前大都是短小的,结构单纯。从古代开始,短歌形式的文学最为发达,后来发展为连歌、俳谐、俳句等,迄今不衰。日语音节、古调单纯,诗的形式不具备押韵的条件,因而日本诗歌极易与散文混同,形成散文诗化。日本随笔、日记文学,都很讲求文体的优美。散文的发展促进了短篇小说形式的物语的发达。十一世纪初出现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其结构是由短篇小说连贯而成的,前后衔接松散,叙述简单,时间推移与人物性格变化没有必然的联系。在日本,即使长篇小说,其结构也是由短小形式组成的。这一特点贯穿于整部日本文学史,成为一种传统。江户时期井原西鹤的浮世草子《好色一代男》等长篇小说,也都是由短篇故事组合而成的。现代作家川端康成的长篇小说《雪国》,明显地具有《源氏物语》的那种结构和描写方法。



第二,文学性格纤细、含蓄。自古以来日本自上而下的改革,对文学产生深刻的影响。明治维新以前,在日本文学中几乎听不到强烈的社会抗议的呼声。希腊悲剧的那种雄伟崇高的观念,也不是日本作家追求的对象。他们追求的多是感情上的纤细的体验,表现的主要是日常的平淡的生活,在平淡朴素的生活中表达对社会对人生的冷静的思考。日本文学除很少例外,与激烈的阶级冲突一般都没有联系。即使是少数例外,作家的表现方法往往也是含蓄的,曲折的。



第三,日本的文艺观是以为基础的。从真事始,平安时期的物哀,镰仓、室町时期的幽玄,江户时期的闲寂,主要是在和歌的基础上发展和提炼出来的。这些理论都是和作家向往的优美境界联系在一起的。而余情论为这种优美的境界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2 日本文学史概述

2.1 古代文学

包括奈良时代和平安王朝时代的文学这一时期古代处于奴隶制的社会条件下,经历了大和时代的口头文学奈良时代确立起借用汉字汉文的书面文学族时代的英雄故事和传说说,在《古事记》《日本书纪》《风土记》中被记录下来,同时创作了开日本汉诗文先河的《怀风藻》和《凌云集》等。《万叶集》集录长歌二百六十余首,短歌四千余首,深刻地表现了大化革新前后日本社会变革的状貌,成为奈良文学的顶峰。延历十三年(794,京城由平城京迁至平安京,文学随之进入王朝时代。《古今和歌集》确立了日本短歌的基本形式,成为敕撰




集之始。除短歌外,物语在这一时代也有长足的发展、出现了《竹取物语》《落洼物语》《字津保物语》虚构物语《伊势物语》《大和物语》歌物语以及集两者大成者的《源氏物语》。这一时代随笔、日记文学也很发达,代表作有《枕草子》《蜻蛉日记》等。



2.2 现代文学

现代文学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指大正后期、昭和年代及平成年代的文学。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上世纪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初日本工人运动很发达,从而推动无产阶级文艺运动走向高潮。叶山嘉树的《海上的人们》,小林多喜二的《一九二八年三月十五日》《蟹工船》,中野重治的诗集,德永直的《没有太阳的街》等,极大地鼓舞了广大革命群众。与无产阶级文艺对垒的新感觉派,主要作家作品有横光利一的《太阳》机械、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雪国》等。其后新兴艺术派的井伏缚二、林芙美子等人,一度很活跃;新心理主义文学出现了堀辰雄、伊藤整等新人。



3 从日本文学看日本国民的残酷性

读清少纳言的《枕草子》你会被她那颗纤尘不染的唯美的天才之心所倾倒,会被她所构筑的那个清澈透明的世界所陶醉。你也一定会明白,沉淀在日本文化传统中的精髓、根本和内涵,是如何植根于中国文化的肥沃土壤中,而又有着和中国文化完全不同的性情特质的。



我们确实可以从清少纳育在《枕草子》演绎着日本的凄美的细微里,深刻体会到日本固有的阴柔和纤细,颓废和哀痛,又这么极为融洽地体现到一个民族的历史上。川端康成反复陈述的日本之美而所谓的日本之美又究竟是什么呢?上世纪六十年代,川端康成在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上发表的那篇著名讲演,然谈论的是风花雪月、禅意诗情,但透露出的清寂幽玄的意境,迷蒙着的淡淡哀怨,就是日本之美的核心,这样塑造出来的美丽的日本,暗合着当时的日本在经历战败的迷茫之后,重新审视日本文化并从中寻回了自信,这种微妙的自信结合了日本被占领的事实,而逐渐膨胀起来了一股民族主义思潮,是一种极端自负而被迫接受现实的微妙心理。日本人极端矛盾的两种禀性和价值观,也从日本文化中得到滋养,转化成危险的暴戾,形成了桀骜不驯、不可理喻、好斗黩武、倨大自尊而又善于向强者低头的日本国民性格。



4 结语

以残酷为美,以追求死亡为极至。是日本文化中极度的致命伤,不仅对别国别人残忍,对自己亦残忍,以残忍为美、为追求,是日本将中国古代的义士精神发展成了武士道精神,并融合了日本从景、物,道中悟出的多种极端而精致的思想,使日本在世人眼里变成了不可理喻的怪物。



参考文献




1]张跃.简析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历程及形态转向[J.海外英语20117:269-271.



2王静.参加葬礼的名人与川端康成的中间性J.文学教育(中)20114:25-26.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27e0becad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b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