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 危 珍 稀 蜘 蛛——虎 纹 捕 鸟 蛛

2024-03-15 00:08:4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濒 危 珍 稀 蜘 蛛——虎 纹 捕 鸟 蛛》,欢迎阅读!
濒 危 珍 稀 蜘 蛛——虎 纹 捕 鸟 蛛
蛛——虎

李廷辉

南方蜘蛛养殖研究 南宁 530012

虎纹捕鸟蛛Ornithoctonus huwena 隶属于蛛形纲,蜘蛛目,中纺亚目,原蛛下目,狒蛛科Theraphosidae在《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的附录中,狒蛛科的所有种类均被列为保护对象,非常珍贵。笔者于2000年至2003年对虎纹捕鸟蛛的分布,栖息环境,生态习性及生长发育和繁殖等方面,作了实地观察与研究,认为虎纹捕鸟蛛应列为我国的一种濒危珍稀蜘蛛。 (一) 形态特征

雌蛛体长53-85mm。头胸部长32-46mm,宽28.9-30.1mm;腹部长21-37mm,宽27.1-28.3mm。背甲,步足及腹部黑褐色,具黄褐色长毛和短毛。胸板及步足的腿节,转节前侧面和基节腹侧面呈黑色。背甲低,头部稍隆起。眼丘低,眼群长1.61mm,4.08mm;中眼域长1.51mm,前边宽1.98mm,后边宽2.47mm。中窝深,前凹。额高2.35mm。螯肢内齿堤有21枚齿,外齿堤无齿。螯肢外侧面有许多毛丛,在其低缘及中部具羽状毛,内侧面一般。颚叶的腹侧面有成排的卧式刺。胸板具3对胸斑。跗节具2(成对爪)爪无刺。所有的跗节背面均有桨状毛,基节I的前侧面及后侧面均有羽状毛,转节的前侧面有羽状毛。后跗节I-III的毛丛齐全,后跗节IV的远端约1/3部分有毛丛;后跗节IIV无刺;后跗节II的后侧面有1枚刺,腹面末端有2枚刺,前侧面有3枚刺;后跗节III的后侧面无刺,腹部末端有3枚刺,前侧面有1枚刺,背面有2枚刺。胫节IIV的腹面末端各有2枚刺,胫节II的前侧面末端有2枚刺,胫节III无刺。外雌器的纳精囊呈双峰状。

雄蛛较雌蛛体小,背甲黑褐色,头区及胸区周缘密布金褐色长毛。8眼集中于一扁椭圆形低丘上,前眼列强前曲,前中眼小于前侧眼;后眼列几乎平直,后中眼甚小于后侧眼;前中眼间距大于前侧眼和中侧眼间距,后中眼间距大于后侧眼和中侧眼间距。中窝弧形凹陷,前曲,中窝至头区前缘倾斜,胸甲赤黑褐色,枣形,长大于宽,四周密布绒毛,胸斑1对。螯肢内外侧扁,长大于宽。外齿堤无齿,内齿堤有16齿;外侧被短毛,其间有短棘3丛,为发声器的组成部分。触肢基节长大于宽,内缘有浓密的金褐色毛丛朝向腹中线,近端腹面有小棘成片,为发声器的另一组成部分。步足黑褐色,粗壮而长,多毛。爪稍弯曲,爪下有爪垫。跗节密布金褐色刚毛及绒毛。生殖器梨形,赤色,插入器粗而稍扁,弯曲,沿中轴方向纵凹,呈长匙状。 (二) 分布

虎纹捕鸟蛛主要分布于广西的宁明,容县,北流,浦北和云南省的勐腊,勐海,景洪,个旧,开远等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分布区有日照长,气温高,年雨量丰富,夏热冬暖,夏长冬短,夏湿冬干和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 (三) 栖息环境

从虎纹捕鸟蛛产地的纬度来看,它栖息在北纬21°25´—24°之间,各产地气温相近,年平均温度在22.43-24.15℃,年绝对最低温度6-7℃,年绝对最高温度为34.36-38.4℃。

栖息海拔高度一般在500米以下的常绿针叶林带,针阔叶林混交带,低矮灌木丛,农耕区山体上部的山坡和旱作田坎上。农耕区的植物类群主要为铁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等蕨类植物和茅草等草本植物;森林区植物类群主要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及其林下的一些灌木丛,蕨类等小草本植物动物群落主要是一些小型昆虫,如直翅目的蚱蜢,蟋蟀,蝗虫,鞘翅目的金龟子,蜚蠊目的蟑螂,半翅目的蝽蟓等。此外,还有一些小型的哺乳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如小鼠,青蛙,蜥蜴和蛇类等。上述植被和动物群落为虎纹捕鸟蛛生长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和充足的食物源。 (四) 生态习性

虎纹捕鸟蛛为穴居性蜘蛛,喜在砂岩发育而成的红壤或砖红土壤挖洞而居,洞口呈较规则圆形,周围由蛛丝把杂草或落叶缠绕粘连在洞口处,形成一丝管状。冬季常见明显的一层薄丝网封住洞口。洞口朝向多为朝南,朝西避风,温暖之处。洞穴一般沿着约20cm深的表土层平行或倾斜走向。


该蛛为负趋光性,昼伏夜出。全天有两个明显的活动高峰期,即黄昏2000-2400,凌晨200-400。当气温降至15℃以下时盘缩伏于洞穴内处于休眠状态。以幼蛛,亚成蛛和成蛛越冬。气温回升至15℃时,便逐渐苏醒,出洞活动。

虎纹捕鸟蛛4-5年发生一代,4-5月成熟,交配,6-8月产卵孵化,每次产卵袋1个,卵粒50-160粒。卵袋呈扁圆球形,白色,直径26-35mm。雌蛛有护卵习性,自产卵后至幼蛛孵出前很少出洞活动或取食。幼蛛孵出后,在卵袋内经一次蜕皮后破袋而出。出袋后的2龄幼蛛聚集在母蛛周围或匍匐在体背上,经蜕皮为3龄蛛后,才离开母体独立生活。 (五) 濒危现状

虎纹捕鸟蛛在自然选择作用下,对长期低温的适应性较差,适应的温度范围比较狭窄,因而适宜该蛛生长的时期短,生长速度慢,生活史周期长,产区范围狭窄,只分布在广西和云南两地区。加之近年来,由于人为的大量捕捉以及栖息环境不断被破坏,目前虎纹捕鸟蛛存活的数量已大大减少,处于濒危状态。为此,对虎纹捕鸟蛛这类珍稀蜘蛛要严加管理,控制捕捉数量和季节,保护栖息环境,使之逐渐繁衍增生。同时,应鼓励从事人工养殖,以确保本类野生资源的持续利用。 (六) 利用价值

虎纹捕鸟蛛是我国独有的珍稀蜘蛛,对蜘蛛目系统演化和生物地理等基础理论研究和新药研制与开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 研究蜘蛛目系统演化和生物地理的重要对象;

2. 虎纹捕鸟蛛毒素可作为直接的治疗因子作为治疗癫痫,偏头痛,先天性肌强直,心律不齐等疾病

的药物,并对多种组织硬化,早老性痴呆,高血压,心绞痛等疾病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3. 设计具有特殊生理和药理活性的小分子模拟物提供了优良的三维模板

4. 成为离子通道生物学功能研究,新治疗靶点的寻找,新药先导结构的发现以及新药设计的有效试

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27decc013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2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