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然万物的悲悯情怀

2023-02-02 09:05:2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自然万物的悲悯情怀》,欢迎阅读!
悲悯,万物,情怀,自然
对自然万物的悲悯情怀

作者:栗方薇

来源:《人间》2016年第26

摘要:虽然离群所居,迪金森内心仍有一个广袤的世界,她并不奢求别人进入,她怡然自得,在大自然这个花园中踽踽独行,百花丛中处处留下了她的暗香。在诗人看来,人与自然冥冥之中有某种联系,自然以独特的方式传递给人类智慧。迪金森笔下的万物都有灵性,是因为诗人善感的心灵,也是由于她对自然万物都有一种悲悯的情怀,正是因为这种情怀,使她与自然万物休戚相关。

关键词:迪金森;自然;悲悯

中图分类号:I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05-01

艾米莉·迪金森诗风独特,她文字细腻,意象突出,清新自然。这与她对大自然的衷爱有莫大的关系,中年后离群所居的迪金森仍如往常一样喜欢侍弄花木,在她朴素简单的生活里,大自然无异于一位知己,她在自然的花园里畅游,远离喧嚣喧扰,自得其乐。她的人,她的诗都在无形中抹上了一层大自然的灵动,生气与温存。

艾米莉·迪金森居住的地方虽然离镇中心很近,但是她的房子以高大的松树为篱笆,将外界的喧嚣挡住。种花养草是她的爱好,花木也给了她无限的灵感。到了她30岁,迪金森的活动范围逐渐缩小,我不离开父亲的院子去任何人家,也不去镇上。从那以后,她只是一袭白衣,黄昏时在家门口散步。尽管在诗歌创作方面天赋极高,她生前发表的文章却寥寥无几。迪金森淡泊名利,无欲无求,也许正是这样恬淡的心性,才使她不汲汲于名利,甘愿过简单朴素的生活。她在《小石头》里说,它独立不羁如太阳,与从同辉,或独自闪光,在一种不经意的朴素里,它决然顺应天意。这颗幸福的小石子也许正是迪金森本人的写照。

虽然离群所居,迪金森内心仍有一个广袤的世界,她并不奢求别人进入,她怡然自得,在大自然这个花园中踽踽独行,百花丛中处处留下了她的暗香。在诗人看来,人与自然冥冥之中有某种联系,自然以独特的方式传递给人类智慧。迪金森在《这是我给世界的信》里写到,自然以温柔的庄严,告诉给我简单的消息。她有时忍不住为自然的伟大欢呼雀跃,在《春天有点小疯狂》里,诗人写道上帝和小丑同在,沉思着广阔的美景,全部绿色的实验,似乎为他拥有!读完似乎就觉得铺天盖地的绿色席卷而来,春的创意势不可挡;春的伟大也在于她的恩赐不分等级,万物都可开怀畅饮,尽享无限春光。

不仅仅是春,迪金森笔下的万物也被赋予了一种神性,花犹如人,有它与生俱来的使命。诗人在《开花-是结果-而邂逅一朵花》里写道:


如何辅成这明亮的 错综复杂的事业 然后在正午绽放 如破茧而出的蝴蝶

孕育花蕾-抵御毛虫 获得露水的滋润 调节热能-避开风雨 躲过贪吃的蜜蜂

毫无好奇感的观察者以为一朵花必然会开放,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迪金森委婉地暗示事实远非如此,人们很难想象它成长中的所有细节,也没有察觉花儿为了绽放所做的自始至终的辛勤准备。花为了等待在春日里绽放,要在漫长的过程中努力保护自己远离天敌,孕育花蕾。于大自然的造物主而言,花也是有责任的,而每一朵花都应恪守对春天的承诺。花儿并没有让伟大的自然失望,如期盛开为自然增光添彩,成为一朵花,代表的是深远的责任。 迪金森笔下的秋,有时候欢快愉悦,将对秋的欣喜表现的淋漓尽致,诗人在《秋天》里描述道晨曦比往常更温婉,栗子色泽慢慢转向褐黄,浆果的面庞又渐饱满,玫瑰处处撒欢,松树着上华丽丝巾,原野披上艳红大氅。诗中比喻拟人比比皆是,秋仿佛是一位衣着华丽时尚的贵妇,连诗人在她面前都觉得落伍了,不甘落伍的诗人忙给自己配上饰品,否则又怎么配得上这大好的秋日呢。

这样的景致让人们心生感恩,仅仅生活在自然中就觉得无比幸运。然而,迪金森笔下的大自然并非时时带给人欢欣鼓舞,他有时候也是深不可测,对万物漠不关心的。在《显然这什么也不算》里,代表着强权者的严霜,在花朵快乐游戏时就无情的将其头颅斩断。然而这白皙的凶手并没有受到一丁点儿的惩罚,一切都照常,太阳无动于衷的看着这一切,为了上帝的赞许,又划出另一个日子。迪金森深切哀悼着被无辜斩首的花儿,幽怨地责备自然的冷酷。 暑往冬来,天地日月循环,从夏之繁盛走到秋之凋零,其实都在自然的掌控之中,自然不为秋之凋零而感伤,也不为夏日喧嚣而雀跃,自然是一位哲人,不悲不喜,不动生色地看着春夏秋冬不变的演变。而凡夫俗子的人类则很难做到这样的洒脱,迪金森在《久已离去的夏日鸟鸣》里写到:


久已离去的夏日鸟鸣 草丛传来凄婉的歌声

那是久久习惯的伤怀 孤独的感觉倍增

八月流火余光仅剩 为了安息预作准备

尽管伤感夏日渐渐远去,诗人也暗示到,其实秋也有秋的伟大与独特,虽无法比拟夏日的热闹繁茂,金黄却也在等待着犁沟纵横,暗示着收获即将来临。冥冥之中不知道是谁掌握着这神异的变化,推动着大自然向前的进程。

诗中的另一个主题则是渐变,由夏到秋的转换并非急不可耐,而是循序渐进,一切都有条不紊。告别夏日,鸟鸣声早已远去,草层里传来了凄婉的歌声,而告别夏日的弥撒的庆典毫不张扬,小小国度一片虔诚。即使看不见任何仪式,感恩的祷告也在徐徐进行。在这场看不见的告别仪式里,夏日的忠诚子民比如蟋蟀和众多的昆虫都在进行最后的默默的感恩祈祷。迪金森笔下的万物都有灵性,是因为诗人善感的心灵,也是由于她对自然万物都有一种悲悯的情怀,正是因为这种情怀,使她与自然万物休戚相关,结下了不解之缘。

作者简介:栗方薇,女,汉族,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研究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27c21249c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