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木兰诗课堂实录1新人教版》,欢迎阅读!
《木兰诗》课堂实录
生1:穆桂英
生2:梁红玉、红娘子 生3:秋瑾﹑花木兰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
生4:《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 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 《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2.标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生:自由朗读,拿笔圈画。 生5:“愿为市鞍马”中的“为”是读wèi还是wéi? 生6:wèi ,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为了这次征兵。
生7: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中的“骑”是读“qí”还是“jì”? 生8:我认为应该读“jì”,因为当骑读“jì”的时候,它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骑马的人,一个是指骑的马。书下有注释,胡骑指胡人的战马,所以它应该读“jì”。
生:没有了。
生9:我喜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生9: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木兰一家出发前紧张的气氛。
生10:我比较喜欢“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两句话,因为这两句用了“旦辞……不闻……旦闻……的相同句式。将木兰离家思恋亲人的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生11:我喜欢“爷娘闻女来——对镜帖花黄”,因为这组句子工整,读起来节奏明快。 生12:我比较喜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因为它以简洁的语言介绍了木兰战功赫赫。
师12:如果你来朗读这句,应该如何把握?
生:我觉得“十二转”﹑“百千强”应该重读。因为它们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木兰战功赫赫。
生13:我认为这一小节的最后一句要以惊讶的语气读出。 生:听读。 生:自由选读。 生13: 范读。
生14:太好了。她的声韵铿锵,我简直已经置身于这充满喜剧色彩的故事中了。 生15:范读。
生16:他读得还可以,将木兰那种思恋家人的心思生动的表现出来了。 有没有遇到难以解决的字词句呢? 生:没有人举手。
重点字词的解释。(幻灯片呈现重点字词) 生17:当:对着。
生18:十二卷:表示多数,非确指。 生19:市:买。
生20:但:只,仅仅。
生22:金柝: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铜制器具。、
生23:策勋:记功勋在书上。 生23:记载……在策上。 生24:强:有余。 生26:帖:同“贴”。 生27:火:同“伙”。
生12:它应该解释为:将军和战士进过上百次的战斗,有的死了,有的活着回来了。 生28:复述故事。 生:鼓掌。
生29:我从“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看出木兰是一个勤劳女儿。
生30:我从“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看出木兰是一个勇敢﹑坚毅﹑孝顺的女儿。 生31:我从“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看出木兰是一个勇敢坚强的英雄。
生32:我从“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看出木兰是一个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女子。
生33:我从“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看出木兰是一个机智、谨慎的女子。
生34:我从“开我东阁门——对镜帖花黄”看出木兰是一个爱美的女子。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生35:从字数上看,“代父从军﹑辞官回家﹑家人团聚”好像是重点描写的。 生:因为她女扮男装。
生31:我认为这与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关,他要表现木兰女扮男装这件罕见的事情,而不是表现战阵场面。
生32:这样处理是为了突出木兰女子这一特征,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生33:这样处理是为了突出木兰女子这一特征,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从军缘由、出征想家、辞官还乡和会见亲人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十年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前者只有四句,后者也仅有六句,详略得当,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教后感:
教完这一课我有如下几点感触:
(1)课前的预习工作很重要。在上课之前,我对学生的预习提出了三点要求:1.解决文中的字音。2.诵读课文,能根据书下注释尝试翻译文章。3.将预习中出现的难点记下,以待课上解决。因为同学们课前预习很充分,课上这一块处理的很快,而且学生能当堂掌握难点。
(2)诵读是这首古诗教学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古语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通过课上和同学一起分析如何处理一些阅读问题,不仅达到了朗读指导的效果,而且有助于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3)舍得把语文课交给学生。对于文章中的详略问题,应该如何处理,我想了很多办法,然而课上同学们经过讨论形成的答案,有力的证明语文课要交给学生,更要相信他们。
(4)适时的表扬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也非常重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23bbd90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