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三方支付第一案若干问题的思考》,欢迎阅读!
第三方支付第一案若干问题的思考
作者:宋立志
来源:《中国金融电脑》 2016年第2期
中国人民银行徐州市中心支行 宋立志
2014 年在P2P 网贷因持续出现负责人跑路、资金链断裂、平台倒闭等负面新闻而不断被诟病的同时,第三方支付公司也似乎终究逃脱不掉被传染的厄运,上海畅购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因停业成为国内第一家倒闭的第三方支付企业,业界称此事件为第三方支付第一案。
一、第一案之案情回顾和处理追踪
1. 案情回顾
上海畅购企业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畅购公司”)是人民银行批准持有第三方非金融机构支付牌照的独立对外发卡机构,专营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互联网支付业务等,其发售的畅购卡为多用途跨地区,集商业、娱乐、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消费卡,覆盖江浙沪鲁皖等多省两万多家特约商户。2014 年12 月初,宁波市陆续出现商家毫无征兆地停刷畅购卡事件,随即畅购公司资金链断裂、老总跑路、公司倒闭等负面传言不胫而走,进而引发兑付和投诉潮。2014 年12 月中下旬,事件波及面进一步扩大,上海、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均发生类似事件,仅宁波市发行金额就超4 亿元,成为此次事件重灾区,上海涉及金额则可能更大。
2. 处理追踪
央行上海总部2015 年1 月初表示,在前期对畅购公司进行行政执法检查时,发现其存在严重的违规经营现象,造成资金周转问题,无法及时完成对特约商户的资金结算,影响了广大持卡人的正常消费。央行正会同相关部门全力追索资金去向,保全资产,同时督促畅购公司负责人筹集资金、盘活资产,恢复商户结算。央行表示,将在全面调查清楚情况后确定具体处置措施,也会及时公布处理情况。同时,银监局、消保委等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然而,据众多持卡人反映,相关部门只组织持卡者进行了登记,除此之外再无任何消息。从消保委到物价局再到人民银行,至今没有一个部门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截至笔者发稿前,畅购官方网站仍旧发布公告称,“我公司正在全力检测修复系统故障...... 将陆续恢复受理畅购卡。”
二、第一案之暴露问题
1. 危害社会稳定和金融秩序
类似于海南发展银行和江苏射阳农村商业银行挤兑现金的群体性事件,此次畅购卡挤兑事件高峰期每天都会有五六百持卡人前去退卡,但因畅购公司资金出现问题,并未给予兑现。因金融机构信用度下降、破产谣言等引发挤兑,这种突发性、集中性和灾难性的危机会导致金融机构遭受巨大损失或迅速破产,金融风险所具有的极强传染性会将单个或局部的金融风险演变成地区性、系统性风险,甚至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进而危及金融体系安全,给地方金融秩序和经济建设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信息的不对称,极易造成消费者心理恐慌,严重破坏社会稳定。
2. 备付金管理松懈
据业内人士和畅购公司内部员工透露,上海畅购此次陷入危机很可能是因为其私自挪用客户备付金对外投资失利,导致公司出现资金链断裂从而引发资金清算问题和消费者挤兑。目前
这一说法虽未得到完全证实,但通过央行的前期调查可窥见一斑。面对巨额沉淀资金的诱惑,支付机构很难规范把控,并做到遵循业务规则,往往存在违规经营,未按照规定存放和使用客户备付金,未遵守实缴货币资本与客户备付金比例管理规定等问题。第三方支付挪用备付金来理财、投资股市或其他经营的现象十分普遍,并已成为业界公开的潜规则,而一旦投资失败,将会转为引发金融和社会风险的不稳定因素。第三方支付备付金管理风险主要是信用风险和资金风险,虽然有诸多相关规定出台,但在实际中仍存在一些可操作空间,极易出现备付金被挪用和套现的情况。
3. 缺乏规范的退出机制
此次上海畅购卡挤兑事件已凸显出由于第三方支付行业缺乏规范完整的退出机制所带来的问题。第三方支付公司往往涉及用户上亿元的沉淀资金,一旦运作出现问题,外加善后应急方案的缺失或不规范势必会引发规模性的金融风险。虽然,央行在相关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中要求第三方支付公司终止业务时需提供完善的用户权益保障方案,其中包括客户备付金退还方案等,但相关资料显示,大多第三方支付公司服务协议中并没有就终止业务时如何保障用户权益给出说明,同时对日常运营中突然终止业务情况亦没有相关要求。实际中,问题公司往往存在多个债权人,对于客户沉淀资金的偿还容易引起纠纷,特别是类似畅购公司出现疑似资金链断裂等突发性业务终止的情况更是存在诸多问题。
4. 损害消费者权益
在此次畅购公司案例中,特约商户和持卡消费者是直接受害者,商户资金清算处于停滞状态,持卡消费者大多为普通工薪阶层,对资金受损会更加关切。相关部门虽已介入调查,但至今仍未妥善解决。前期畅购公司只对要求兑付的持卡人信息及卡号做了登记,消费者持有的畅购卡仍然无法兑现、使用。金融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护,会导致消费者对金融机构甚至金融监管部门产生不满情绪和不信任。同时,也会给同类金融机构带来较大的信用风险,良好的声誉和形象也会毁于一旦。
三、第一案之相关建议
1. 加强支付机构管理,保障消费者权益
首先,挤兑事件往往是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用户恐慌,第三方支付机构应规范自身风险收益特征和经营管理状况,保持信息的对称性。如若出现问题,应实时公布应对处置情况,妥善安抚用户情绪,从而增强用户信心,维护地方金融稳定。其次,此次畅购案件事发时间较长,目前仍无明确的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监管部门应及时介入调查,实时公布进展情况,并就检查情况尽快给出处置意见,最大程度地保障用户利益。再次,对规公司应加大处罚力度甚至注销其支付牌照,并建立黑名单制度,以影响其以后的市场准入,使其承担更严重的违规成本。最后,借鉴支付宝模式由银行托管资金,同时鼓励互联网公司同银行和支付机构合作研发余额管理平台,用户预付资金存入支付机构托管银行账户,用户发生消费行为并得到确认后,银行才会授权放款,支付机构一旦出现问题,银行会冻结其账户,将余额返还用户。
2. 强化备付金管理,兼顾安全与利益
(1)建立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保险制度
第三方支付机构沉淀资金会带来信用风险,将直接或者间接影响货币的流通速度和资本金流动性,建议借鉴美国监管保证金制度或已公布实施的存款保险制度,设立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保险制度,实施强制保险模式。机构申请第三方支付许可证时需向备付金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或商业保险公司缴纳保费,保险机构应针对投保公司运营情况、资金现状、信用和风险等级设
置赔付比例,将事后的维权成本前置变为市场主导的调查成本。为避免信息不对称,保险机构应定期将调查信息公开发布。另外,投保费率应实行差别费率并根据机构运营时长、内控内管、市场经营、风险防控等因素进行量化确定。同时,备付金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有权在投保机构出现不良财务状况,有证据表明其净值减少、财务损失等情形时,采取风险预警、提高投保费率、要求补充资本等补救措施。
(2)肯定并规范备付金运用方式
备付金的运用建议借鉴欧盟的经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投资采取肯定的态度。备付金投资应限于流动性充分且风险较低领域,如投资政府债券、中央银行票据、信用等级较高的金融债券以及其他安全等级较高的债券,并按照银行业审慎管理的原则进行管理,由此在安全的基础上,又保证了一定的盈利性,且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第三方支付机构冒巨大违规成本进行高风险投资的现象。
(3)建立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对账制度
备付金管理银行应切实履行客户备付金监管责任,通过在技术上与支付机构进行业务系统相连接,实现对支付机构交易的实时监测。借鉴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对账制度,备付金管理银行与支付机构建立每日备付金对账制度,确保客户备付金的安全与合法使用。
3. 完善第三方支付市场退出机制
监管部门应尽快完善第三方支付行业退出机制和市场化破产机制,要求行业建立突发性业务终止应急处置方案,将业务终止后相关善后工作规范化和程序化,包括清算组的组成、职责、权限、债权人债务清偿原则等相关清算工作都应做出系统和明确的规定。相关机制应偏重市场手段,摆脱行政干预,充分借鉴国际成熟的经验技术,创新立法环境和制度环境。完善的市场
退出机制将产生巨大的警示作用,增强第三方支付行业的风险忧患意识,更好地维护用户权益。
第三方支付的商业模式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着监管漏洞,不少机构就是看重了备付金潜在的巨大利益,然而市场规律和监管政策是不会允许灰色操作扰乱金融秩序和诱发金融风险的。第三方支付经过多年的发展、沉淀和积累,已近结束野蛮生长阶段,开始朝着移动支付、信用
服务、信贷中介、理财保险、数据服务等综合服务模式方向发展,未来势必会更加规范和健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228020596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