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13届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讲义15》,欢迎阅读!
2、定句选法
“定句”即规定好分析的诗句,“选法”即自主确定具体的表现手法,进行不定向分析。这类题出现的频率比较高。
2012年有7个省市考到此类试题。全国卷第(2)题: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对比,突出对落叶的感叹)天津卷第(2)题: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修辞:对偶、借代;炼字:“逢”“忙”等;色彩:“碧”与“黄”映衬;情感:喜爱之情)广东卷第(1)题: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示例一:颔联运用了名词组合的手法,“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都是名词,名词组合在一起,呈现出一幅生动的春意图,有丰富的画面感;示例二:颔联在写景时运用了大量的颜色词,冷色调与暖色调对比,给人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突出了四月余杭道的生机勃勃。“青豆酒”“白鹅村”虽然都是名词,但也带颜色,效果和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有异曲同工之妙)辽宁卷第(2)题:“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①高俊的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江苏卷第(3)题: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重庆卷第(1)题:“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运用比拟写出了山水的变化“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宿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水面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狭窄)福建卷第(1)题:“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2011年有3各省市考到此类试题。江苏卷第(2)题:“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江西卷第(1)题: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浙江卷第22题: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阳”“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2010年有4个省市考到此类试题。全国卷Ⅰ: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山东卷: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请作简要分析。(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浙江卷: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宿”和“寻”皆为人的动作,运用拟人手法,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向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安徽卷: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2009年有5个省市考到此类试题。安徽卷: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手法:对比。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宁夏海南卷: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浙江卷:简析这首词的手法和情感。(手法:对比(反衬)。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湖北卷: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
桥影)。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江西卷: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寓在景物中))
做这类题一般分三步,即“手法+分析+作用”,具体怎么做要根据不同的题干要求和分值大小而定。所不同的是手法较灵活,不固定,关键看你能否自圆其说,当然,要在合理分析的情况下圆,而不是牵强附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1f72716650e52ea551898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