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问题的切入角度

2022-04-08 06:27:2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问题的切入角度》,欢迎阅读!
社会问题,切入,角度




社会问题的切入角度

转眼2019年云南省公务考试笔试已落下帷幕,玉溪中公教育为各位考生准备了一些面试备考知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务面试中,综合分析是衡量考生是否具有政府性综合思维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也是考生往往没有话可说的题目。其实所谓的综合分析包括很多内容,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说一说有关社会问题该如何进行切入和作答。

一、应对技巧

1、明确观点

2、分析原因

3、阐述影响

4、提出对策

二、题目展示

调查农村家庭普通本科毕业生群体的失业率达30.5%在就业上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窘境,在生活中同时面临在城市立足难和家庭期望压力下难以返乡的两难,逐渐成为社会“夹心层”。对此,你怎么看?

三、中公思路

题目中向我们阐述了一个社会农村毕业生在就业上的窘境问题,面对城市生活的压力和是否返乡的状态下成为社会夹心层,面对这种问题考生应该思考这种现象究竟是好还是有问题,从而对这种社会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让考官认为你对这种现状有思考,从而引发下面论述过程中的原因和影响,在充分的论述后要向考官说明如何去转变这种问题。

四、参考答案

农村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和生活上的双重窘境,逐渐成为社会“夹心层”,反映出普通高等院校的人才与劳动力市场严重脱节的现实,折射出时代背景下的问题表征,社会的一个痛点。

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其一,城乡教育不均衡的结果。农村大学生起跑线较低,重点大学的农村生源呈逐渐萎缩势态,使得农村大学生更难进入待遇较好、工作稳定的企事业单位。








其二,农村大学毕业生缺少必要的社会资源。农村大学毕业生来自于普通农村家庭,在外漂泊扎根立足的压力,和他们资金、信息、人际关系等社会资源的缺乏难以匹配。

其三,城乡二元结构下,教育几乎成为农村家庭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很多农村家庭倾尽所有供孩子读书,对他们期望过高,无论是从亲人的期盼还是制度角度,都让农村大学生更难“返乡”。

其四,农村大学毕业生自身的就业观念没有转变,不愿回农村就业,认为只有留在城市才更有“前途”。

这种现象长此以往,不但会打击农村学子的学习积极性,引起社会性群体焦虑,还会禁锢城乡人才流动,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对此,我认为必须多方努力、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第一,高校扶持。高校要实现从学术型人才培养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型。一方面要紧跟专业前沿,不断更新学科的专业教材,提高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学生参加多元化的实践,全方位了解社会需求,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培养真正适合社会的大学毕业生。

第二,政策扶持。对于在城市就业困难的农村毕业生,相关部门应建立联系沟通制度及时帮助他们疏导心理压力,提供就业培训,让他们尽可能发挥专业特长;对于回农村择业的毕业生更要给予优惠政策,让真正的高层次人才管理带动当地发展,从根本上缩短城乡差距,实现城乡教育和就业公平。

第三,转变观念。彻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村的工作生活水平并不亚于大城市。使大学毕业生主动转变观念,不以“返乡”为耻,求职时将目光转向基层和一线工作岗位,积累经验,从而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促进人才的正常流动,实现自己的价值。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1d5feb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1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