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模板:3475-中小学校园欺凌与暴力行为防治研究

2022-04-15 20:22:3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课题申报模板:3475-中小学校园欺凌与暴力行为防治研究》,欢迎阅读!
欺凌,课题,中小学,申报,暴力
小学校园欺凌与暴力行为防治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近年来,小学校园欺凌与暴力高发频发,呈日益严重之势,有些校园欺凌与暴力事件手段恶劣,后果严重,引发社会高度关注。仅2016年,全国检察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校园欺凌和暴力犯罪案件达1988人,提起公诉2449人。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小学校园欺凌与暴力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备受教育学、法学理学社会研究者的重视。梳理相关研究成果就会发现,学者的研究内容、视角呈现一定的规律性:1)专注于校园欺凌与暴力行为的概念研究(姚建龙2008;任海涛20172探讨校园欺凌与暴力行为形成原因的研究为数众多,如章恩友2016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校园霸陵现象的发生;苏春景2016)认为校园欺凌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家庭结构残缺和家庭教育不良容易形成欺凌性格;张爱军(2016认为校园暴力的根本成因是制度出了问题,只有不断地改善社会大环境,才能真正降低校园暴力的发生;朱晓玉(2005)通过社会学分析的方法,认为暴力文化和暴力社会环境对校园暴力具有诱导作用。3在治理对策上,有的学者提出发挥国家和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对学校进行分层管理建立国家网络举报平台、联合社会力量,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宋雁慧2017;有的学者认为应制定反校园暴力的专项立法,完善校园暴力的法律救济途径(李婧2008;有的学者认为实施有效的规则教育可以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许锋华2016;还有的学者认为当前急需建立专门的反校园欺凌委员会,明确法定责任(张帅2016

校园欺凌与暴力现象在各国普遍存在,最早在1999年,伦敦大学的SmithMorita教授首次在《The Nature of School Bullying:A Cross-national Perspective》一书中论述了校园欺凌在不同国家和社会形态下的不同表现及形态;2016年,SmithKwak结合东西方国家不同的社会背景,详细、全面地阐释校园欺凌现象,着重列举了有关日本、韩国、中国及香港校园欺凌事件的不同案例,探讨不同语境下校园欺凌的不同内涵和本质,提出对于校园欺凌问题的研究要依据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结构,将案例特征研究作为重点。对于校园欺凌现象产生的原因和特征,Yoneyama2015探讨了日本校园普遍存在的等级式人际关系及欺凌现象之下的群体动力,认为校园欺凌的产生与社会体制造就的校园权力结构有直接的关系。ByongookLeanne2014)基于“低自我控制理论”, 以300名中学生为样本进行实研究发现消极的校园环境对于欺凌事件的发生有着显著影响,那些自我控制能力低的学生在办学水平较差的学校极易欺凌别人。对于校园欺凌的危害,儿童心理学HawkerBoulton2000)通过跟踪近二十年有关同辈侵害的儿童心理学及精神健康问题发现,受害儿童社会心理调节不良与遭受同辈欺凌的经历成正相关。 (二)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学术价值。校园欺凌与暴力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学术研究中的一个新问题,目前国内关于校园欺凌与暴力问题的研究还缺乏相关的实证研究和统计研究且学者们大都从单一角度出发探讨校园欺凌与暴力的形成原因与治理对策,学科分析该类问题的研究不多。课题立足于实践,旨在通过对于校园欺凌与暴力案例的调研、梳理,从主体结构、主观心理、动机和目的、行为手段、危害结果等方面分析该类行为的特征,从社会文化、校园管理、教育模式、家庭环境、法律制度主体自身等方面剖析该类行为的形成原因,构建校园欺凌与暴力行为的综合治理架构,因此,本课题有助于推进我国校园欺凌与暴力问题理论研究的丰富与深化。

2应用价值。为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与暴力行为提供新思路,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事实依据。通过采集校园欺凌与暴力案件的数据和信息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和机理,进而提出可行的防治对策和建议,对构建校园欺凌与暴力行为防治体系,预防和减少该类行为的


发生,无疑具有积极的建设性作用。研究校园欺凌与暴力行为,能够发现学校、相关政府部门在教育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制度缺陷与不足,从而为教育管理制度的完善提供实例。 二、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一) 研究目标

本课题以中小学校园欺凌与暴力行为的预防与惩治为研究对象,希望引起社会各界对该类行为特点、规律、发生原因以及危害性的认识,并从理论上构建一个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校园欺凌与暴力行为防治体系,以便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该类行为的发生,促进中小学健康成长。

(二) 研究内容

1. 校园欺凌与暴力行为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1)校园欺凌与暴力行为的概念、内涵、特征、表现形式;2)校园欺凌与暴力行为的总体情况,包括发生数量、基本态势、年龄结构等;3)校园欺凌与暴力行为的样态特征,包括主体结构、主观心理、动机和目的、行为方式和手段、定罪量刑等;4)校园欺凌与暴力行为的危害,包括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人身安全、校园正常秩序、校园风气、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影响。 2. 校园欺凌与暴力行为产生的原因。1社会原因。分析社会暴力文化、大众传媒、校园周边环境对校园欺凌与暴力行为的影响;2制度原因。从校园管理教育模式、管理制度立法等方面是否完善进行考察;3)家庭原因。分析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家庭结构等因素对校园欺凌与暴力行为的影响;4行为主体自身原因。分析青少年生理、心理特征以及价值观等因素对校园欺凌与暴力行为的影响。 3. 校园欺凌与暴力行为的防治对策。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专题教育2完善反校园欺凌与暴力的立法;3整治校园文化化学校周边综合治理;4)健全校园日常安全管理机制;5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而又权责分明的治理模式。 (三) 研究假设 1. 重点:1校园欺凌与暴力行为的原因。只有真正弄清校园欺凌与暴力行为产生的原因,才有可能提出可行的预防与治理对策,因此,校园欺凌与暴力行为的原因是本课题的重点之一;2构建完善的校园欺凌与暴力行为惩治和预防体系是本课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本课题的重点研究内容。 2. 难点:1)校园欺凌与暴力案例的收集、整理。校园欺凌与暴力现象较为隐蔽,又涉及青少年隐私问题,情况非常复杂,如何全面系统掌握该类行为的基本情况是一项工作量大、富有挑战性的艰巨工作2)调研对象的确定。要分析该类行为的基本情况和产生原因,能凭空想象,必须掌握第一手资料因此,如何确定调研对象,以保证所采集的数据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也是难点之一。 (四)创新之处 1.学术观点。1)本课题综合运用刑法学、犯罪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系统分析校园欺凌与暴力行为的情况,对该类行为的成因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社会、学校、家庭、行为主体自身等方面的因素与该类行为的因果关系。2)提出综合治理校园欺凌与暴力行为的措施,既有法律制度、大众传媒等宏观层面的措施,也有学校、家长等微观层面的措施。

2.研究方法。主要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走访校园,深入学生,采集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数据,使研究建立在坚实的现实基础之上。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一) 研究思路 作为实证研究本课题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传统思路。首先梳理


和分析校园欺凌与暴力行为的表现和特点,其次探究和分析校园欺凌与暴力行为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预防和惩治校园欺凌与暴力行为的对策建议,具体步骤为:

1. 确定调研地区和调研对象,通过走访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司法机关,发放调查问卷,与校园欺凌与暴力行为的当事人进行访谈等,掌握校园欺凌与暴力行为的总体情况和典型案例。

2. 召开一次校园欺凌与暴力行为防治研讨会,邀请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司法机关负责人和学生家长参会,分析校园欺凌与暴力行为的产生原因、发生机理,探讨防治措施。

3. 在了解和掌握校园欺凌与暴力行为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运用刑法学、犯罪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的方法,同时借鉴国外成熟经验构建科学的校园欺凌与暴力行为防治体系。

(二) 具体研究方法

1. 实证研究方法。校园欺凌与暴力行为基本情况、产生原因,防治对策,都离不开具体的个案,需采取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实地调查、访谈、个案分析、查阅案卷等方式获取翔实资料

2. 比较研究方法。在防治校园欺凌与暴力行为方面,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大都有一套比较成熟的机制和模式,通过对国外相关理论制度的考察及研究可以从中借鉴吸收有益经验。

3. 系统分析方法。校园欺凌与暴力行为的产生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防治该类行为必须综合运用刑法学、犯罪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系统分析。 (三)实施步骤 1.实地调研

采用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实地调查、访谈、查阅案卷及司法报表等方式获取校园欺凌与暴力案件的基本情况。 2.资料文献收集

依托学校图书馆丰富的图书资源,查阅、收集校园欺凌与暴力事件的典型案例和相关资料 3.研究成果写作

20184月至20186月,由课题组成员撰写学术论文,在公开刊物上发表;2018911月,由课题负责人在整合、修改前期调研成果的基础上,撰写结项调研报告201812月,提交结项报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1cede432a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b1.html

相关推荐